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实践观察

内蒙古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启动

2025年06月20日 15:31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6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样地调查现场举行。自治区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强为三支调查队伍授旗。自治区林草监测规划院、第二林草监测规划院、森工集团规划院、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进行调查监测。



  此次调查监测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构建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对全区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碳汇数据进行科学测量、计算和模型构建,切实提高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能力。


  马强介绍,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类型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拥有森林面积 3.57 亿亩,草原面积 8.15 亿亩,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建设覆盖全区林草湿荒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不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库”联动理念,将“碳库”转化为“钱库”的关键基础工作,更是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推动林草碳汇价值转化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自治区地域广阔、生态类型丰富给碳汇监测计量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规模上,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东西距离 2400 公里,南北跨越 1700 公里,气候、植被和土壤差异巨大;多样性方面,涵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多种生态类型,且每种类型内部又有乔、灌、草的区分以及树种、草种的不同;此外,此次调查除常规的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外,还需调查土壤碳层,工作难度与复杂程度可见一斑。马强要求,各调查队要严格执行碳汇计量监测实施方案,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样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下进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与可用性,杜绝返工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工作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高效开展。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储备进展迅速,储备项目从去年的18个增至当前的25个,完成公示项目数6个,公示项目数和开发面积列全国第二位;启动“林草能源绿色碳汇发展合作机制”,签约合同金额2100万元;落地碳中和林项目1.5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2.5万亩;“生态司法+碳汇”机制判罚案件23笔,实现生态补偿17.6万元;方法学开发初见成效,完成草原、灌木2项方法学初稿,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碳汇方法学研发与应用,已完成项目指南编制;研发推广10项林草增汇技术;内蒙古林草湿荒碳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全区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不仅为我区林草碳汇资源的精准量化与科学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路径,更为未来实现碳汇价值的有效转化、推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全媒体记者 郭慧文)
责任编辑:崔致瑄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