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羊城村奋斗的青春日子

在线读刊

2025-09-30 09:49

来源:《实践》2025/10 作者:陈珂

A A A

  2019年5月,我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四子王旗供济堂镇黄羊城村驻村。还记得第一次开村民大会时,乡亲们打量我的目光中带着些许疑虑:“这么年轻的干部,能吃得了农村的苦吗?”为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驻村伊始,我就尝试用新方法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第一天,便通过朋友圈帮张大妈卖掉了积压的土豆。大妈又惊又喜地说:“这小书记真不简单,动动手指就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初战告捷,让我对驻村工作充满了信心。

  面对村里传统种植收益不高的情况,我带着村民搞起了“短视频”,把村民的生活,当地的莜面、羊肉、草原鸡等特产推上网络平台。起初不少乡亲表示怀疑:“网上卖东西靠谱吗?”但随着我坚持发布视频,传播量越来越好,村里的农产品很快便销售一空。农家肥土豆卖到了3块钱一斤,范大爷乐得合不拢嘴:“年轻人真有办法!”

  2024年,我建立了村内首个加工作坊,注册商标并形成产品,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采“野韭菜花”,做“野韭菜花酱”,改变了多年来黄羊城村只靠出售原始农作物收入的情况。通过短视频做宣传推广,不仅带动了村内就业,更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拓开了新道路,李婶儿开玩笑说:“咱们小书记点子真多!”我笑着回应:“只要能帮大家把农产品卖出去,什么方法都值得一试。”

  创业路上难免遇到挫折。今年的野韭菜花,因为降雨过多,导致长势不理想。那段时间我整天泡在地里,皮肤晒得黝黑,比实际年龄显得成熟了许多。经过精心管护,大部分作物还是获得了收成。村民们都说:“这个小书记肯吃苦、有担当。”

  最让我得意的是在村里有了“第二个家”。大爷大妈们看我不会做饭,谁家吃好吃的都喊我一声,我深深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村民的喜乐和忧愁。

  驻村6年多,我从一个城市青年,成长为熟悉农村工作的多面手。手机里存满了村民们的需求笔记,心里装的是村庄的发展规划。还记得刚来时有人问我:“是不是来基层锻炼锻炼就要回去?”现在,我可以坚定地说,我是来真刀真枪干事业的。这里的每寸土地、每个乡亲,都已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四子王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