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压实”不能变成“层层加码”

在线读刊

2025-08-28 10:06

来源:《实践》2025/09 作者:额尔德尼

A A A

  “层层压实责任”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地方却将其异化为“层层加码”。看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其实背离初衷、逃避责任。  

  “层层压实责任”,核心在于“压实”,强调责任链条的清晰构建与有效传递。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岗位都应明确自身职责,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形成环环相扣、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责任的有效落实,以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的规划、分解为前提,充分考量实际情况,上级监督下级、下级向上级负责,形成闭环责任体系。  

  反观“层层加码”,表面上是层层强化责任,严格落实政策,实质上是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变种。有些地方,为了彰显本级对工作的“重视”,怕出事担责,脱离实际盲目提高标准。例如,在整治违规吃喝当中,有的机械执行政策,不区分宴请性质和人员关系,只要发现公职人员聚餐就进行调查;有的不分青红皂白,为凸显“严管决心”,简单粗暴“一刀切”,将正常工作餐、合规公务接待与违规吃喝混为一谈;有的过度增加工作量,要求层层填报整治违规吃喝工作台账,体现工作“扎实”;有的扩大整治范围,阻绝正常人际交往、黯淡人间烟火……这些“层层加码”做法背离了整治违规吃喝的初衷,不仅增加基层负担、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正常消费,还容易引发基层干部的抵触情绪,损害政府公信力,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祟,阻碍政策的有效落实。

  “层层加码”之所以出现,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存在错误认识。有的是缺乏担当精神、不敢直面问题,企图通过加量、加标来转嫁责任。一旦出现问题,便以“已经严格要求”为借口推卸自身责任;有的则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搞“面子工程”,认为要求越高、措施越严,越能体现工作成效……这些行为,不仅破坏正常工作秩序,还会阻碍事业健康发展。

  要实现真正的“层层压实责任”,必须杜绝“层层加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中央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引领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责任观,深刻认识到责任落实不是简单地增加任务、提高标准,而是要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谋福祉。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避免单纯以“加码”的程度来衡量工作成效,更加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满意度,对“层层加码”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让责任落实回归正轨。

  “层层压实责任”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层层加码”则是工作中的毒瘤。我们必须清晰认识二者的本质区别,坚决摒弃“层层加码”的错误做法,以正确的方式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各项政策部署落到实处,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