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内蒙古正处于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是助力内蒙古创新效能提升,释放发展倍增效应的重要举措。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科技反哺教育,三者共同构成地区创新发展的动力系统。内蒙古要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协同推进,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心,将三者有机推进释放倍增效应。
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 夯实创新基础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内蒙古在教育体制改革领域不断“立柱架梁”,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落地且颇有成效,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下文简称《纲要》)。结合《纲要》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最新部署,内蒙古需要着眼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有效释放三者叠加倍增效应。一是完善立德树人机制。要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点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个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是建立教育与科技协同机制。要推动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在各级学龄教育中着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促使《纲要》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计划”“脱颖计划”在内蒙古有效贯彻;另一方面,各高校要紧跟新质生产力各产业链条的市场化需要,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既要让传统优势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也要助力乳业、稀土、能源等重点学科高质量发展。三是探索多元化教育发展机制。要注重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元教育方式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从多维度激发各行业创新创造潜力,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全社会变革发展注入活力。
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 激活创新潜力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构成的良性循环中,科技既是教育事业和人才发展机制的目的端、需求端,也是反哺教育改革和人才成长的动力端、驱动端。一方面,科学技术本身会提升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成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课堂、远程教育等新技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逐步应用,极大提升了教学发展效率、人才成长速度,让教学工具使用科技化、教学数据获取便捷化;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也为未来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关键指引,让教育培养更加聚焦、学科设置更加科学、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也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支撑人才队伍的成长进步。
科技创新是内蒙古走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点,也是推动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补齐的短板。当前,内蒙古全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内蒙古科技创新步伐与发达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创新体制尚未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有限等困境仍然制约着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行。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全面部署,内蒙古一要立足宏观视野,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良好土壤。优化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研究、交叉前沿和重点领域的前瞻布局。二要突出关键重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畅通科技与经济融合通道,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三要运用系统思维,以科技创新赋能人才培养,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才成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科研体制改革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改革措施,让科技创新既能服务劳动者,也能解放生产力。
以人才体制改革为中心 提升创新效能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中最具有创造力、蕴含最大潜力的要素。人才体制改革不仅聚焦如何通过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培育更多人才,更要关注利用有效机制合理使用人才、科学评价人才、有效激励人才和更好服务人才,从而反哺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形成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统筹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这就表明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激活人才潜力,发挥人才作用,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多维平台和社会氛围,用体制机制创新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从而真正成为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活跃因素。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人才创新示范区、以更大力度引才育才聚才、搭建人才发展支撑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多样举措做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最新战略部署,内蒙古要继续着眼于人才创新体制的完善,更好发挥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契机,壮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紧缺的战略人才力量,靶向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适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要聚焦多元化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党政机关和高端科研人才的培育引进,也要围绕五大任务、“六个行动”的顺利推进,着力培养生态、能源、农牧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聚焦内蒙古发展的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培养本土人才,更好发挥本土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三是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对于引进人才,要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在干事创业中无后顾之忧;对于本土人才,要完善成长机制和晋升机制,让其能有持续进步的发展动力和职业愿景。四是要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关键,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等多方面的评价。打破唯学历、唯论文的传统评价模式,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本文系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内蒙古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研究”(项目编号:2024ZZB042)成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哲学教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