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赴汤蹈火铸忠诚 竭诚为民担使命

在线读刊

2025-07-29 09:29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8期 作者:

A A A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的巴特尔,身着笔挺的制服接受了“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在这场国家级的荣誉盛典上,当聚光灯聚焦在这位消防战士时,他依然保持着草原儿女特有的质朴,谦逊地说道,“我个人所做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组织给予的褒奖和鼓舞是巨大的。”

  红色家风的熏陶,为巴特尔注入了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他忠诚为民的信仰根基。回顾他的成长经历,一个英雄家庭的故事徐徐展开:祖母是“感动草原十杰母亲”,父亲是救人牺牲的消防烈士,母亲是为国争光的全国柔道冠军。祖母的爱国情怀、父亲的英雄壮举、母亲的拼搏精神,犹如一颗颗红色的信仰之种,从小就深植在他的心田。

  2007年,带着这份信仰,巴特尔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消防队伍。从此,他就将青春热血全部倾注在抢险救援第一线,用一次次的冲锋陷阵,诠释着“火焰蓝”的使命担当。

  2023年2月的一天,辖区内一座冷库发生大火。面对紧邻的近万立方米木材库岌岌可危的险境,巴特尔临危不惧,带领三个攻坚组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让一组阻截火势蔓延,二组负责冷库降温,自己则带领三组将那些随时可能爆炸的钢瓶一个个转移出来。经过4小时的殊死搏斗,最终保住了木材厂,也守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17年60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中,巴特尔无数次面临这样的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他从未退缩,已累计处置4800余起灾害事故,成功解救疏散8500多名群众,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始终将每一个危急时刻都化作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坚实屏障。

  多年在血与火中淬炼,巴特尔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这位同事眼中的“技术尖兵”,将实战经验转化为创新成果,自主研发的“水带卷盘机”获得了国家专利。此外,他创新的“内攻灭火3人班组战法”“狭小空间破拆搜救技术”等,不仅破解了多项灭火救援难题,更确保了200余次勤务“零失误”的纪录。

  走出火场、脱下战斗服,巴特尔依然心系百姓冷暖,始终将“竭诚为民”的信念装在心里、践行在日常。他带头成立“北疆蓝焰”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送教上门、乡村振兴、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依托消防站开设青“橙”利民站,提供避险救援、急救药物、扶困助残等服务;主动联络辖区街道办建立低保对象、孤寡老人“特别关注台账”,实施结对帮扶;组建消防背包宣传队,深入偏远村落普及消防知识……这些充满温情的民生项目,记录着巴特尔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

  “当群众给我们竖起大拇指时,我们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消防战士最真挚的心声,也诠释了他17年如一日的赤诚坚守。
责任编辑:崔致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