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把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全市一号工程来抓,推进灌区节水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度、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完善用水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引黄滴灌,开展水权交易和节水奖励,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协调水、盐与生态平衡,全力保障灌区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全市2021—2024年新增节水能力4.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0年的0.467逐年提高,至2024年达到0.530。
强化用水管理
严控用水总量和强度,科学合理将引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旗县区、苏木乡镇、直口渠,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原则,实行“指标到渠、均衡灌溉、内部调剂”的灌溉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了浇地的质量和用水效率。严控非生育期(秋浇)用水强度,2023年起探索新的秋浇制度,建立秋浇和春汇协同调控灌溉模式,成立“包浇组”,通过推行“一把锹”浇地、调整种植结构、平地缩块、磙耙保墒等综合措施,2023年、2024年秋浇用水由近五年平均15.8亿立方米压减至10亿立方米之内,压幅达40%。精准核实灌溉面积,针对过去一个时期河套灌区灌溉面积不准、用水总量超额、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逐村逐户逐田块起底核实全市灌溉面积,将过去未纳入灌溉面积的新增耕地全部纳入统计范畴,委托第三方完成22.59万户全部的耕地面积精准识别上图赋码工作,有效提升农业用水精准度。调整种植结构,组织农民根据渠系分布、土壤质地合理安排种植计划、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同类需水量作物连片种植,解决“花花田”种植问题。根据作物需水特性,设置目标种植面积,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合理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农户种植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合理分配水量,错峰灌溉,缩短行水期,提高水利用效率。开展水权精准确权,依据实际灌溉面积、种植结构和需水量测算,把年度水指标细化分配至2761条国管直口渠,颁发引黄灌溉用水证,水文年度总耗水量控制在自治区管控指标内。先行先试,首次在81个群管直口单元发放用水权证,将水权确权到末级渠系最适宜计量单元;加快推进水量精准计量,国管直口全部实现精准计量,国管监管断面全部实现在线自动化监测。加强地下水管控,全市24999眼灌溉机电井已安装计量设施9427眼(其中乌拉特前旗、中旗超采区4544眼农灌机电井全部安装智能化量水设备),其余灌溉机电井全部采用“以电折水”进行计量,逐步实现总量控制、限额管理。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建立水价调节机制,将国管农业用水价格由原来的0.103元/立方米,提高至0.154元/立方米(全成本价0.1494元+合理收益0.0046元)。采取末级渠系群管水价协商定价、合同化管理,保障了群管水利工程的运维经费,充分发挥了水价杠杆作用。激活节水奖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节水奖励基金,对实现节水的旗县区政府、水务合作社、用水户等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类主体提升服务和主动节水积极性。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区域内水权交易,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成立水权交易中心,将工程措施节约的部分水量指标用于跨盟市、跨区域、跨行业水权交易,获取的收益用于工程节水改造和维修养护。探索村社、乡镇、水务合作社、用水户水权转借模式,以水权的灵活调配推动以水定种、以水定产。鼓励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用水权收储交易活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协调机制,推动用水权收储交易工作。
加快节水重点工程建设
“十四五”期间争取国家投资18.4亿元分年度实施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3年引入社会资本23.13亿元实施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工程,到2024年底,两项工程主体已全面完工,骨干渠道衬砌率由2020年的36%提高到55%,改善灌溉面积400万亩以上。2023年争取投资149亿元支持河套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739.39万亩,到2024年底,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3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步提高。创新灌区投融资机制,通过采取特许经营、多元化投融资等手段,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管理、服务新模式。
大力推广农艺节水
扩大节水技术应用范围,累计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面积534.76万亩,其中引黄滴灌244.91万亩、井灌滴灌289.85万亩,在节水、节能、控肥、省工、降耗等方面效果明显,每亩可实现节本增效600元以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规模,引导农户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引进高产抗旱品种,根据土壤和灌溉条件大力推广集中连片种植。2023年,在临河区双河镇创建智慧农业样板区,组织农民根据渠系分布、土壤质地合理安排种植计划,推行集中连片种植作物3967 亩,推行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水模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节水30%、节肥30%、节省农药20%,农产品品质提高一至两个档次,生产和管理用工减少50%以上。与中国水科院、黄科院、中国农大等40多家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共建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创新中心、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套试验站、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博士科研工作站等,累计开展科技研究项目300多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13项。
改革组织机构
将河套灌区管理单位由公益二类事业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务体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人员供养由市财政局全额保障,有效破解“以水养人”难题。出台《关于加强群管水利工程管理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市2381个群管用水组织依法依规进行整改、撤销、重组,注册成立358个水务合作社。2025年推行党建领办水务合作社的全新管理模式,推行四级书记抓节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实现农业节水增效。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