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系统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理念,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实现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主要体现在“十二个必须”。其中,第一个“必须”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一、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确定民族工作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带来的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是影响国际力量变化的最大变量,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制造业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制造业总体规模接连超越发达国家,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产业配套体系齐全,产业工人与工程师队伍庞大,工业产能巨大,不仅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为“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美国一些政客认为美国全球霸权地位面临挑战,频频炒作“中国威胁论”,将遏制打压中国视为头等大事:政治层面,利用“民主”“人权”“安全”等标签炮制谎言抹黑中国;经济层面,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大搞对华“脱钩断链”;科技层面,不择手段地对中国半导体等尖端产业进行围堵封锁。
我们党是胸怀天下、具有世界眼光的政党,对国际形势进行准确判断是确定每个时期的战略目标任务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美西方为遏制打压中国崛起对他们主导的经济格局及国际秩序的挑战,不断升级遏制和打压的规模和力度,利用民族、宗教、人权、涉疆、涉藏、台湾、香港等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就是希望从中国内部打开缺口,使中国自身力量不能凝聚,从而在不同领域对中国进行各个击破。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证明,内部不团结是国家陷入动荡混乱的重要因素,民族问题是影响国内团结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外部力量对中国崛起的打压必然会选择民族因素,持续不断地打“民族牌”进行干扰破坏。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境外敌对势力在民族领域的干扰破坏。
二、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统筹谋划民族工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012年11月,习近平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表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且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贯穿于治国理政各方面、各阶段,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基本目标和行动纲领。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经过70多年的持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就越沉重,困难和挑战也会更加严峻。除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内部的问题也会日益凸显。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任务艰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干部队伍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面对这些内部问题,必须从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出发,要具有清醒的认识,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等各项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
三、守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底线推进民族工作
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的发展壮大,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面临着依然主导世界秩序的美西方不遗余力的遏制和打压。操弄“民族牌”“宗教牌”“人权牌”,从一个国家内部制造分裂动乱,是西方霸权国家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惯用手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工作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境外势力的干扰破坏有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仅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揽全局,而且在民族工作领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应对风险挑战,尤其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阶段性特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用“五个并存”,概括了我国面临的民族工作新形势和巨大风险挑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五个并存”的形势判断,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处危局而自省,使我们能够正确评价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能直面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上提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调国家的核心利益集中体现在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直面民族领域的风险隐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挑战,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安全保证。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