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自治区预算管理仍存在政策分散、支出固化等问题,亟须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规范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为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开展“六个行动”提供更有力的财力保障。
以建立制度体系为抓手,破解预算管理政策分散问题。针对支出结构亟待优化等现实情况,自治区财政厅建立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总体性、规范性制度体系,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及4个配套工作指南,计划分三年稳步有序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通过打破支出基数、创新预算编制方式、重塑支出政策、统筹整合资源、完善排序机制等措施,全面推动预算编制理念和方式转型升级。
以建立重点事项清单为抓手,破解财政资金“撒胡椒面”问题。编制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项目三类保障事项清单,按照轻重缓急进行项目排序。其中,公共服务保障清单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10个方面;产业扶持保障清单涵盖一二三产业9个重点领域;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清单涵盖农林水、政法、交通和信息化等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对重点任务实施清单式管理,着力解决资金分散、“撒胡椒面”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以整合专项资金为抓手,破解财政资金“支出固化”问题。对长期存续、效益不高、交叉重叠的支出政策进行梳理,分类清理处置。建立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着重清理绩效评价较差的支出政策。加强跨部门支出政策统筹整合,将5个科技专项资金整合为2个;将43个产业专项资金整合为27个;将3个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整合为1个。通过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盟市旗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
以健全支出标准体系为抓手,破解预算编制“盲目估算”问题。建设支出标准体系,强化已出台标准应用,利用政务信息化建设、运维两项支出标准进行预算审核,避免部门预算编制“盲估冒算”,节省资金9726万元。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财政项目支出标准管理暂行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本级2024—2026年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统筹推进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和部门内部标准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不同行业领域的项目支出标准,为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提供重要支撑。
以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防范财政资源“低效配置”问题。减少过程监管、强化结果监管和事前绩效评估。凡新出台500万元以上重大政策、新增重大项目,按规定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从源头上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问题。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预算绩效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管理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切实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