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办好“两件大事”,接续推进“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以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赋能口岸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业兴边,激活口岸发展新动能
两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各项优势,统筹国内国际市场资源,主动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全力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口岸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综合排名位居全盟前列。一是聚焦重点育产业。抢抓自治区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的机遇期,蒙能150万千瓦保障性风电项目建成投运,防沙治沙和风光一体化20万千瓦风电项目加速推进,建成及在建、待建新能源总容量达到250万千瓦,较2023年初增长超300%。二是全力以赴上项目。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牵引,重点围绕开放发展所急、产业培育所需、民生保障所盼,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累计开工项目156个,完成投资64.2亿元,2023、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40%、101%。三是坚定不移抓招商。坚决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围绕9类重点产业,建立市级领导牵头的6个招商专班,梳理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两图、两表、两库、两分析”方案,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累计对接企业267家,签约项目48个,到位资金18亿元,连续两年获得全盟表彰。
深化开放睦边,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
两年来,我们立足国家对蒙开放最大陆路口岸的定位,锚定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支点这一目标,努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作贡献。一是打造开放大平台。以国发〔2023〕16号文件为契机,先后获批中蒙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参与自贸区创建工作,加速做大互贸落地加工产业规模,持续完善边境经济合作区功能,口岸创新发展活力、改革发展动力大幅提升。二是锻造设施硬联通。围绕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的立体开放格局,建成扎门乌德—二连浩特准轨联络线,加速推进中欧班列二连集拼中心项目,启动公路口岸第二通道建设,口岸旅客、货物、车辆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塑造合作新形象。围绕落实孙绍骋书记访蒙成果,密切对蒙各领域合作,率先在国内陆路口岸上线“边检通”系统,挂牌成立全区首个境外来华支付服务示范区、外汇服务站,配合完成“一带一路·光明行”活动,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对外交流持续热络。同时,积极推进与乌兰察布、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外内开放双轮驱动。
聚焦民生稳边,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两年来,我们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稳步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口岸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财政用于民生保障保持在总支出5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低保、养老、高龄津贴等继续保持在全区前列。深入实施温暖工程,加力推进就业促进行动,探索房票制推进平房区改造,创新社区自办物业企业,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努力提升供给质量。主动回应民生关切,第四小学迁建项目主体完工,完成8所中小学配套设施改造;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区内外12家三甲医院建立对口支援与长期协作关系,全盟西部肿瘤、胸痛、卒中中心旗县分中心挂牌成立,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相继通过自治区评审。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方整合资金力量,创新农牧区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奔犇肉牛、“驼萌苏”等一批项目,建立“互市贸易+农牧民”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成色。2024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20万元,连续两年实现翻番。
厚植生态护边,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两年来,我们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墨重彩为口岸高质量发展增色添彩。一是加力实施治沙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制定《二连浩特市2024—2030年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全速推进实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三北”六期项目、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累计治理沙地超40万亩。2023年获评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是持续抓好草原保护。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区体系,编制《二连浩特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年—2030年)》,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1060.87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26.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23%,较“十三五”期末提高3.54个百分点。三是高效推进节水利用。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加快推进节水行动,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对不符合用水总量、水耗要求和节水评价不过关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收回企业闲置用水指标94.28万立方米。协调推动全境纳入自治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引嫩济锡”受水范围,长期以来制约口岸发展的水资源匮乏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夯实治理固边,构建长治久安新格局
两年来,我们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统筹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全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首道防线。一是边疆安全大局更加牢固。持续强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完善“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协同东西苏三地常态化开展巡边踏查、清边行动和应急处突联防联演,持续提升边防管控能力,织密边境管护网,边境安全持续筑牢。二是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信访矛盾纠纷全面排查、专项排查、滚动排查和清单管理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包案机制、信访代办制,化解“老大难”信访事项32件,困扰多年的西区土地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三是民族团结基础更加坚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获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群众教育,稳慎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接续开展乌兰牧骑进京演出,生动展示了口岸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