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当如沙棘树

在线读刊

2025-06-27 17:00

来源:《实践》2025年第7期 作者:刘可妍

A A A

  在广袤的西北荒漠,沙棘树以其生物特性诠释着坚韧、奉献等优秀品格。它不择土壤,不畏风沙,将根系深深扎入贫瘠的土地;它不计得失,不争荣宠,用金黄的果实默默回馈大地;同时,依靠众力,相互扶持,携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向下扎根、向上结果、连片成林”的生命姿态,正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品格。

  向下扎根,基层党员干部要领悟沙棘树的生存哲学。沙棘树的根系在地下悄无声息地延伸、交织,形成庞大而稳固的网络,从土壤中吸收生长的养分。基层工作亦是如此,所谓“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只有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群众这片沃土,才能获得成长的养分和力量。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有“扎根意识”,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脚步到一线,治理见真章。面对复杂棘手的矛盾,要保持清晰的头脑,抽丝剥茧找到解决办法;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坦然接受;面对群众的诉求,要第一时间倾听、回应。当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散去,只有那些真正用心用情扎根基层的人,才能从基层治理的土壤中,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这种扎根,是主动融入群众生活,是对基层工作的长久坚守,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对初心使命的执着践行。

  向上生长,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沙棘树的价值追求。沙棘树的价值是多元的,它既能防风固沙,守护生态环境,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创造生命的奇迹。基层干部也应如此,在工作中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又是群众利益的坚定守护者,还是创新实践的勇敢探索者。基层干部的价值创造,关键在一个“实”字。落实政策要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为民服务要踏踏实实,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发展要立足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干工作。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要像沙棘树一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探索适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在服务群众的广阔天地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实现人生价值,让每一份努力都能开花结果。

  连片成林,基层党组织要把握沙棘林的共生力量。据了解,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沙棘树,4-5年即可郁闭成林。一棵沙棘树或许力量有限,但成片的沙棘林却能改变整个生态系统,抵御风沙,涵养水土。无论是曾经的艰苦岁月,还是如今面对的各种困难挑战,党组织始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始终能把每一位党员干部个体的力量汇聚起来。每一位党员干部既要当好政策落地的“传导线”,确保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精准传达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又要成为凝聚合力的“磁力场”,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当千千万万个基层“红色细胞”,凭借共同的理想信念紧密相连,就能汇聚成推动基层治理的强大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基层党员干部当如沙棘树,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在基层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激情书写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