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读刊

2025-06-27 16:57

来源:《实践》2025年第7期 作者:杜晓东 白胡日查

A A A

  高校基层党组织不仅是高校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更发挥着党在高校全部工作中最有力战斗堡垒的作用。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和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高校“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全过程,就是要坚持抓基层固根本,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始终密切联系师生,不断推动师生党员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先锋模范树起来,把实际工作干起来,持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健全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和内在动力
  
  职责要求要明确。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的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各项职责要求,按照集体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职尽责。

  配备选拔要择优。选拔党性强、业务好、有群众威信、有爱心愿奉献的党员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也要注重从优秀辅导员、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基层党组织所属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部门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本部门负责人担任为宜。

  日常培训要经常。既利用好第一书记讲党课、理论读书班、讲座交流等传统培训方式,又要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智慧党建”系统,让基层党支部有可视、可实操、可跟踪的培训过程,注重实效,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内聚力,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化发展。

  考评机制要严格。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年终考核中单列“党建”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学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学生社区驻楼辅导员考核办法》,对基层党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励大家充分履职尽责、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基层党委切实增强基层量化考评结果运用。
  
  推动思政和业务能力双循环,锻造高质量“三全育人”能力
  
  加强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一站式”社区建设,以建强组织、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突出育人为重点,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基地、平安校园样板。

  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党建力量,加强骨干和“双带头人”作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自治区五大任务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开展多样化实践探索,提升基层队伍能力和专业素养。班主任教师和社区辅导员在引领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做好团学工作、帮扶身边同学、规划职业生涯、考级考证考研和心理辅导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社区功能。充分发挥“一站式”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作用,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育”的党建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学生社区党工委要充分激发功能型党支部在教育、管理、引领、服务上持续发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社区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拓展基层党组织功能延伸,塑造高质量“五育并举”新载体
  
  完善组织体系建设。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选优配强机关党支部书记,持续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书记任用中的公开、民主、自荐等多元化选拔方式,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担任班导师制度,基层党委委员包联党支部制度等,不断完善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坚持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主持“三会一课”,定期召开座谈会、工作例会等制度,常态化加强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推动。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要加强学习教育实效。通过定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讲座等,强化每名党员对党的领导、信念和使命的认识。引导教师党员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带着责任和感情完成好党赋予的任务。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与师生党员的血肉联系,一切工作从倾听师生呼声、维护师生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创新提质升级载体。以典型带动党建工作发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抓好“双创”样板党支部、“模范”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和“一融双高”提质升级,持续做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排查整改,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断挖掘培育融合党建品牌。要不断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基层党建任务落到实处,拧紧主体责任,从严考核问效,抓好作风建设。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