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对策研究

在线读刊

2025-04-28 10:12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5期 作者:

A A A

  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移风易俗是文明乡风的关键所在。为深入推进全区移风易俗工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会同自治区文明办、民政厅、农牧厅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12个盟市89个旗县(市、区)286个嘎查村(社区),采取随机走访、集中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全区推动移风易俗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的重要论述,聚焦陈规陋习,坚持综合施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先后出台《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强化党纪政务纪律约束,对党员领导干部等特定群体作出明确禁止性规定及惩戒措施,让“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二是抓实基层自治,群众自觉不断增强。各嘎查村(社区)因村制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全覆盖,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文明新风不断充盈。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发动乡村党员、干部等骨干力量向广大群众宣讲移风易俗有关政策,开展全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推动文明新风深入千家万户。四是完善文化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涵育功能,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平安幸福过节,创作出一批接地气的小品、曲艺等文艺作品,推出一批嘎查村史馆、农耕博物馆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社会风尚。
  
  全区移风易俗存在的新问题及原因剖析
  
  当前移风易俗在持续推进中面临多维度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价彩礼衍生出“新变种”,由过去的俗称“卖女儿”钱演变为新家庭“启动资金”。二是重殓厚葬呈扩散趋势,一些传统上并没有厚葬的地方也出现了重殓厚葬,盲目攀比之风逐渐盛行。三是人情往来名目花样翻新,人情宴数量有所减少,礼金数额却不断攀升,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四是迷信活动披上“新外衣”,一些地区封建迷信活动披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外衣,致使部分群众在婚丧、迁居、庆典等事宜中请“风水”先生算日子、看风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从风俗习惯来看,一些陈规陋习随着社会发展融入了新元素,进行了自我异化,有了存在的稳定性。二是从思想认识来看,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移风易俗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对婚丧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存在“不愿管、不敢管”的消极心态;常态化群众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群众容易受封建迷信和庸俗低俗文化影响。三是从经济利益来看,移风易俗往往体现着利益格局的调整,部分陋习背后存在明显的经济利益链条,导致移风易俗政策出台或执行过程中,遭遇既得利益者的隐性抵制或排斥。四是从政策引导来看,由于政策制度系统性不够,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出现政策落实“中梗阻”等问题。
  
  推动移风易俗的对策建议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下大气力、久久为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把党的领导一贯到底,聚力挑起多元共治的“硬担子”。建立健全移风易俗专责工作体系和协同联动的责任体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建立党建引领工作体系,推行党员带头、党群共建工作模式,强化“北疆红色网格”和“党员中心户”“红色堡垒户”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良好氛围。二是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帮助群众挖掉思想上的“病根子”。将移风易俗作为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重要内容,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文明新风。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构建多维宣传矩阵,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七进”活动。积极打造移风易俗文化产品,讲好北疆文化故事,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工程,把内蒙古人讲诚信、守信用、讲文明、树新风的形象立起来。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改革破题,开对移风易俗综合治理的“药方子”。深化殡葬改革,加大殡葬设施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推进婚俗改革,推广集体婚庆模式,大力整治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加大对网络上炫富拜金等乱象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四是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鼓足村集体和群众的“钱袋子”。全面提升农牧区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扎实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强化农牧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移风易俗。五是严格抓好制度落实,走出移风易俗常态长效的“新路子”。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丰富完善移风易俗相关政策文件,以党内法规形式推动责任落实。探索推行移风易俗奖励扶助相关办法,先行先试婚丧新风“礼遇”激励措施。结合全区政策落地工程,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梳理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有关移风易俗政策文件落实情况,制定推进清单,切实打通“中梗阻”,推动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课题组供稿)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