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十余年纠风治乱,我们党回应了群众期盼,赢得了党心民心,取得了作风建设的显著成效,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但是,纠治“四风”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力避陷入“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的怪圈,不断以作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一、必须深刻认识纠治“四风”的现状及其特性
中央八项规定自实施以来,确实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四风”顽疾出现改头换面、由明转暗的现象,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压力依然很大。一方面,享乐奢靡之风“搞潜伏”。比如,有的在买单对象上做文章,由本单位转向私营企业主、从本级变为下级和利益关联方;有的在手段上玩花样,快递送礼、虚列开支套取公款、“形象工程”、“数字形式主义”等问题凸显;有的转移吃喝阵地,躲到私人会所、内部食堂、农家乐等隐蔽场所大吃大喝。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新变种。比如,出现了以“脸好看、事难办”为特点的“笑面官僚主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频频出现;一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干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贪不占也不干”等问题亦时有发生。这警示我们,纠治“四风”仍然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松懈。
为什么“四风”问题如此难以治理,往往是“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这是其固有特性决定的。
一是“四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顽固性”是指“四风”是长期形成的痼疾顽症,不但受到历史文化因素以及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也受到各种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影响。反复性是指“四风”极易反弹,认真抓一抓就会成效显著,当我们稍微放松警惕、有所松弛的时候,“四风”问题就容易卷土重来。
二是“四风”存在隐蔽性和变异性。在当前对于“四风”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下,“四风”从地上转入地下,从明面转入暗地,新花样与新手段层出不穷。比如“舌尖上”的歪风,有“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车轮上”的腐败,有“私车公养”“挂靠下属企事业单位”“明面一事一租实则长租长用”等;还有“避开敏感节点收送礼”、“抽奖式”送礼、“以小钓大”收礼和“网络神器”送礼等。这些新表现与新态势正是“四风”变异性和隐蔽性的表现。
三是“四风”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四风”盛行往往源于层层效仿,而层层效仿更加剧“四风”的盛行。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和曝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可以发现,“四风”传染性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时间特征,不仅败坏党风、政风,带坏民风和社会风气,而且损害党的形象与声誉,导致党群干群之间筑起“隔离墙”。
二、必须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构建起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
第一,要坚持“四风”露头就打。“严”才能保证正风肃纪有效性,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持风腐同查,深挖彻查腐败和不正之风交织问题,同时坚持从党员干部身边“小事”“小节”严起,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对典型性问题从严查处、深挖细查。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尤其要加强对“一把手”和年轻干部的监督。
第二,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点。一方面,要加强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相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根源上纠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以及“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落实主体责任,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要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要紧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紧盯党性觉悟根源,紧盯政绩观、权力观,坚决纠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第三,要把握作风建设的规律性问题。要把握好作风建设的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聚焦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严肃整治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动各行各业正风肃纪取得明显成效。要继续找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四风”新表现新特征,准确把握和处置隐形变异问题,做到与时俱进治理、分级分类治理,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第四,要采取严的举措纠治“四风”。一是拓宽发现渠道。畅通举报渠道,用活基层监督群众力量。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形成纠治“四风”的强大合力。借助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筛查,遏制“变异关”“隐形关”,有效提升“四风”预警和防控治理能力。二是加大纠治力度。纠治享乐奢靡之风时,对“吃公函”等问题盯住不放,对“吃老板”“吃下级”等问题动真碰硬,对“吃食堂”等问题着力破解。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作风顽疾,建立预警纠偏、联合监督、快速办理“三项机制”,铁腕重拳强力整治“守旧式”“躺平式”“应景式”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治不正之风、促担当作为”系列监督,构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跟踪问效”全过程监督闭环。三是在根治上下功夫。扎紧制度笼子,把牢“制度关”“规矩关”,健全制度体系是整治“四风”的基础工作。强化监督执纪,严格把好“问责关”“追责关”。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既严肃查处“四风”问题,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第五,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筑牢纠治“四风”的思想根基。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信仰坚定、党性坚强,铭记党的性质宗旨,自觉抵制“四风”蔓延。特别是要运用好纠治“四风”的“四面镜子”,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治“四风”,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提升机关党支部建设质量研究”(项目编号:19@ZH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