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格外关心,到党中央工作后,4次到内蒙古考察,6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10次就内蒙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内蒙古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涵盖了内蒙古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蒙古篇”。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新时代的内蒙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良好、边疆安宁,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更加亮丽。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祥地和实践场,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内蒙古,对内蒙古工作高度重视,对内蒙古各族人民深切关怀,对内蒙古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了“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我们“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叮嘱我们“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勉励我们“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从“书写发展新篇章”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再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内涵越来越丰富、范畴越来越广、定位越来越高、期许越来越深。“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指明的前进方向、明确的发展目标、提出的殷切期望。
二、内蒙古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并强调,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
(一)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五大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五大任务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深邃思考,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扛起的要责和重任。全区上下以强烈的感恩之心和奋进之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五大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分项制定五大任务促进条例的基础上,出台相关行动方案、任务清单,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职责、狠抓任务落实,五大任务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果。
内蒙古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今日的内蒙古,地更绿、土更净、草更密、林更丰、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气更爽。综合立体施策守好“北大门”、建好“护城河”,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日益稳固,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外送煤炭、外送电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装机成为主力装机电源,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国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内蒙古方案”,正在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的巨大转变。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盛“中国碗”作出了贡献。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联通内外的“交通网”越织越密,区域协作的“关系网”越扩越大。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首破2000亿元大关,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加速形成。五大任务的推进带动内蒙古发展势头有了新气象、保大局有了新作为、产业结构有了新变化、生态治理有了新突破。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2024年,经济总量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0位,时隔5年重回全国中游行列,经济社会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结构向优、动能向新、态势向好的转变。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新征程上,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形成发展重质效、干事勇争先、工作尚落实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和边疆安全功能,持续把落实五大任务的扎实行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二)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蹄疾步稳
内蒙古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202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审议通过《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上作模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模范,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在弘扬新风正气上作模范,并作出具体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内蒙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入落实《决定》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28条措施。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动态清理不符合主线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实现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进,全区各族人民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让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永放光彩。
三、内蒙古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踏遍祖国北疆千山万水,心系千家万户,足迹遍及社区、园区、矿区、军区和工厂、农场、牧场、林场。一声声询问、一句句叮嘱、一份份祝福,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情牵挂。
2021年,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新的起点上,内蒙古全面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2441元跃升至2024年的110011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800元增加到2024年的40077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发展越来越好,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调整,学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区住房保障工作积极推进,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引领,“北疆文化神州行”唱响全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用到精神文化大餐。出行越来越便捷,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融入全国高铁网,可以直达华北、华东地区,呼和浩特至蒙东地区实现快速铁路连通,东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基本贯通,航空网络覆盖全区。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
历史和实践证明,内蒙古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把舵领航,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互助。全区各族人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自治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