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凉城县境内有一处黄河出水口,出水口旁边立着6块醒目的牌匾——
为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在北疆文化建设中贡献更多凉城力量;
两节两补两恢复再现碧水蓝天;
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岱海滩畔;
民族团结的重大践行—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
这些文字虽简练却书写着黄河流域民族团结、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2022年10月1日,来自黄河的第一脉清流正式汇入岱海湖。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是自黄河干流取水向岱海补水,横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以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最终进入岱海。经过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22年全线通水,刷新了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建设速度纪录,凉城人民期盼已久的九曲黄河水顺利汇入岱海。
从最初的规划到后来的建设,从治理到管理,都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及凉城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他们有汗水、有泪水、有付出,更有责任担当,共同攻克难关,确保了“引黄济岱”的顺畅流淌。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不仅滋养了广袤肥沃的土地,而且见证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是个幸福工程。黄河出水口不仅仅是一个出水口,也是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它见证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凉城县儿女不懈奋斗。”凉城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文凯说。
补水以来,绵延134.24公里管道输水线路和19.12公里明渠缓缓流淌,它改变了“引黄济岱”沿线居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描绘出勤劳智慧的“引黄济岱”沿线儿女满怀憧憬、携手并肩、阔步向前的民族团结进步美好画卷。
6月的黄河托克托县段,河面宽阔,水势平稳。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取水口的泵站内机声隆隆,抽水泵满负荷运行,将黄河水抽入到沉砂池,经泥沙沉淀和持续加压,经输水管道输送到凉城县弓坝河出水口,经河口拦截工程净化后流入岱海湖。每当出水口出水时,当地居民、各地游客登上出水口感受“江南般水韵”。因此,出水口成为凉城人引以为傲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集宁、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北京等地的游客,让凉城县“全域全季旅游强县”声名远扬。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是一条为凉城县解渴的绿色生命线,也是一条输送生态文明的发展线,有效遏制了岱海湖面萎缩。湖面面积近十年同期首次出现回升态势,岱海流域首次发现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丹顶鹤。此举,让岱海恢复碧波荡漾、鸟飞鱼跃的昔日风光,是24万凉城儿女共同的期盼,也是凉城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的方向。(记者 李璟 通讯员 曲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