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登特科镇泽润服装厂,厂长张桂霞正在生产线上巡视、指导,她将对服装质量的把关,贯穿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用好的品质回馈客户。
张桂霞在生产线上巡视。(摄影:李金梅)
勤劳肯干 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1980年,张桂霞出生于登特科镇,2004年出嫁到黑龙江省富裕县。张桂霞是一个特别能张罗的人,成家后她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让家里的日子更富足。她尝试着做经济人,收购、销售村民手中的粮食。她也尝试着发展养殖业,养奶牛、养猪、养鸡,但是由于赶上了养殖业长达三年的低谷期,她赔了几十万元。张桂霞说:“在黑龙江省生活十年,自己付出很多辛苦,但是事与愿违,不光没赚钱,还赔了钱。同创业的艰难相比,在异乡漂泊的孤独感更难熬,于是我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张桂霞在指导工人进行缝纫。(摄影:李金梅)
返乡创业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2014年,张桂霞回到登特科镇,因为有服装裁剪的基础,在流转土地种植的同时,她还在镇里开了家服装鞋帽床品布艺店,缝纫是其中的一项业务。从开始给村民做简单的缝纫活到羽绒服加工制作,凭着精湛的手艺,张桂霞的名气渐渐传遍十里八村。经过几年的积淀,2022年3月,张桂霞成立了服装厂,主要以服装代加工及货物进出口为主。谈及服装厂的第一单生意,张桂霞记忆深刻:“一个做外贸生意的老板来这里旅游,通过朋友介绍,我们开始合作。那批订单是加工裤子,开始订单金额并不高,但那时候员工多,生产量大,每天能生产三四百条裤子,最后全年生产十万单,一年毛收入三十余万元。去掉所有费用,比原来的小店要赚钱,最重要的是村民也跟着赚了钱,我很开心。”
张桂霞在指导工人测量成品裤子的尺寸。(摄影 :李金梅)
带动就业 村民变工人拓宽增收路
张桂霞服装厂的工人大多都是村民,而且大部分都是妇女,很多人在不耽误家里活儿的情况下,来服装厂打工增加收入。从建厂初期工作到现在,这份工作给许多妇女带来了实惠。村民李文丽来服装厂工作之前,靠两轮电动车代步,她的愿望是,通过自己在服装厂的收入买一辆四轮电动车,如今她的愿望已经实现;工人丛秀芝到厂工作后,打进卡里的工资就没花过,女儿报考研究生后,她一次取出4万元,用于支付女儿的学费……
服装厂还吸纳了来自黑龙江省的人员及残疾人前来就业。来自黑龙江省的张朝振患有小儿麻痹,他说:“我是去年三月份来到这里工作的,主要负责衣服的最后收尾工作。服装厂给我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还供吃住,我非常开心,希望可以一直干下去。”
夫妻合力 服装厂生意红红火火
张桂霞的丈夫也是服装厂里的主力,订货、发货、搬运设备、维修机器、食堂食材采购……很多“幕后”工作都由他完成。看着服装厂的生意红红火火,夫妻二人倍感欣慰。目前服装厂有两条服装加工流水线,引进缝纫设备近百台,年加工量达15万套。张桂霞说:“2024年,服装厂于正月十六正式开工复产,今年已接到两批次订单,订单金额达30万元左右,工厂每天都在加班赶制。现在服装厂在杭州、南京、大连、青岛、沈阳等地都有订单,市场已经拓展开了,完全不用为订单发愁。只要工人够多,就有干不完的订单等着我们。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扩大工厂规模,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就业,为乡村振兴助力。”
不忘初心,逐梦远航。张桂霞一步一个脚印,在服装厂做大做强的同时,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