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次城市的全面“体检”,也是一次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高位运行。自乌兰察布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工作理念,举全区之力,下非常之功,掀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热潮。
“创城”让百姓参与
文明没有“局外人”,这不仅体现的是一个居民的文明素质,更彰显了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和精神面貌。从早出晚归的人民警察,到忙前忙后的志愿者;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到路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从吃住在单位的社区书记,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小区居民……集宁这座城市的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大家纷纷借助“创城”这股东风,为这座城市默默地奉献和付出。
家住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鸿玉园小区的退役军人赵利忠因为热衷公益事业,在小区业委会成立时,他被居民推选为业委会主任,助力小区治理。多年来,他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包联单位联系,协调物业公司,为小区维修下水管道、铺设路面、粉刷墙壁。此外,还组建了义务巡逻队赋能小区安全管理……在赵利忠和业委会的努力下,小区从曾经的“脏乱差”,蜕变成现在的“净畅美”,变化之大赢得居民纷纷点赞。
“创城”让群众受益
说起“创城”给城乡面貌带来的新变化,老百姓数不清、讲不停、乐不够。“作为集宁人,我深深地感受到创城带来的便利。所以,为了大家的切身利益,我们都应该想一想,自己能为家乡的文明形象做些什么。”退休老党员魏建明说,如今,乘坐公交车时,主动让座的人明显多了;十字路口还出现了不少文明交通志愿者,驾驶员主动礼让斑马线行人……每次看到这样的文明场景,心里就觉得特别温暖。
“司机操作很规范,驾车期间再没有接打电话、吸烟等行为,下车时还叮嘱我别落下东西,很贴心!”市民王瑞切身感受到出租车行业在“创城”工作中不断提升依法依规经营意识。如今,“创城有我”是发自内心的虔诚呐喊,更是落实于行的文明之约,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奏响了动人的和谐乐章。
“创城”让人民满意
地摊经济对于稳就业、保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化解市容“脸皮”与百姓“肚皮”之间的矛盾?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创新提出“流动摊点固定化、固定摊点规范化、规范摊点精品化”的思路举措,推动摊点经营由“脏乱堵”向“洁净美”嬗变,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三十多年了,我就靠卖瓜果蔬菜为生,以前总担心城管会赶我们,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规划了售卖区域,有了固定的摊位,还不收摊位费,我们也会自觉做好周边环境卫生!”菜农王泉说。
改变,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原本杂乱的“蜘蛛网”管线被扎起来;坑坑洼洼的小巷路面披上了“新衣”;表面残缺斑驳的建筑物翻新了;影响市容市貌的门头牌匾、户外广告和“城市牛皮癣”消失了;商铺的门店招牌规格、风格等规范统一,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今日的集宁,全民参与创建的热情与日俱增,文明共创、和谐共建、全民共享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