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有时,收获已至。今年,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90后农民乔亚哲种植的一万亩秋季蔬菜和马铃薯获得大丰收。此前他家的玉米、南瓜、西蓝花等蔬菜和马铃薯也远销国内外,上亿吨蔬菜和马铃薯都卖出了好价钱。
工人采割西蓝花。(摄影:陈宇桐)
在千斤沟镇马坊子村,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大型收割机沿着一垄垄土地开过后,从土地里蹦出来的马铃薯圆润饱满,路边迎风摇曳的成熟玉米香气浓郁,隐藏在瓜叶下的贝贝南瓜和西蓝花甚是喜人,这个秋天到处充溢着收获的讯息。
从清晨到晌午,90后农民乔亚哲的电话几乎没停过,来自客商的、恒温库的、后勤的电话应接不暇。他井井有条地安排工人们将要出口的西蓝花、花椰菜和水果玉米打冷、装箱、起运。当过兵的乔亚哲本来有安排工作的机会,但是年轻的他想出去闯闯世界、长长见识,先后在北京、上海打过工,做过小买卖,最后他决定回归家乡、回归土地。
乔亚哲(左)与工人交流。(摄影:陈宇桐)
2014年,21岁的乔亚哲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土地,尝试种植娃娃菜,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从小在外求学当兵,基本上没有种过地,于是他就跟身边的前辈们虚心求教。那一年,娃娃菜丰收了,收入了几十万元,20出头的乔亚哲也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挑选后装袋的南瓜。(摄影:陈宇桐)
此后的几年间,乔亚哲和来自福建、河北的两位合作伙伴成立了内蒙古蒙生农牧业有限公司,不断学习科学种田的各种知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团队负责人。他成为村里种植贝贝南瓜的第一批人,2019年,经过不断的尝试,乔亚哲大胆地将贝贝南瓜的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亩,此外还种植了1000亩马铃薯,这一年他收入了上百万元。
“因为种地得养地。”乔亚哲说,农业种植要想和土地要产量和质量,除了勤劳还要靠科技支撑。几年来,公司经营团队陆续流转到一万亩土地,开始轮作倒茬种植马铃薯、贝贝南瓜、西蓝花、水果玉米和花椰菜,并且在牧场养了三百头牛、一千多只羊。地里的秸秆、菜叶等用于牛羊的饲料,牛羊的粪便直接进地做了肥,形成一个生态循环。去年,他和团队成员仔细研究、调整灌溉方案,每垄地增加一条滴灌带。“原来三个小时能浇好的地,现在个把小时浇完了,省时、省水、省电,最关键是品质上去了,产量提高了,利润比也提高了,而且滴灌带还能重复使用。”
长势良好的西蓝花。(摄影:陈宇桐)
乔亚哲不但自己富裕了,还积极带动乡亲们一起富裕。乔亚哲充分尊重大家的意愿,愿意参股的村民可以分红,不愿承担风险的村民除了底薪保持每月5000元、按照工龄每年递增500元以外,还能挣到日工资一百五十元左右,每人每月收入约7000元。
如今,包括整个太仆寺旗种植的近一半的蔬菜都是通过乔亚哲的公司远销到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甚至漂洋过海送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泰国。截至9月底,乔亚哲经手的秋收的上亿吨蔬菜已经售卖过半,贮存在恒温库的马铃薯、南瓜都在等着排单发货。
丰收的喜悦。(摄影:陈宇桐)
“种植马铃薯有补贴、购买农机具有补贴、使用降解膜有补贴……”乔亚哲说,在创业的路上,他得到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也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对他回乡创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政策是一种鼓励,在鼓励的前提下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乡亲们的支持。回乡创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这些土地必须得有人去种,必须要有年轻人再接力,而我就是其中一分子。”他说道。(作者:宋红梅 陈宇桐 杨晓旭 任玮玮 王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