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青衣缀红豆,离离身影也婆娑,漫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兰哈哨嘎查的酸枣树林里,满眼的绿色伴随着淡淡果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乌拉特后旗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自治区二十个边境旗市区之一,辖区面积广袤、以戈壁沙漠地形为主,乌拉特后旗林草局温苏雅拉图和同事们经过三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硬是让这片戈壁绿了起来。
绿起来的荒漠。(摄影:李皓)
温苏雅拉图今年55岁,是乌拉特后旗林草局正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已经32年了。戈壁滩上干旱且石块多,在这里,常见的耐旱作物梭梭等成活率并不高。他告诉记者,要想人工增加植被、治住风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当地的植物中重新选取合适品种进行大量种植。“我们在乌兰哈哨嘎查建立荒漠原生树种育苗造林示范基地,首先是对沙冬青、酸枣、蒙古扁桃、霸王、白刺这几个品种育苗进行繁育技术,把育苗技术攻克了以后再进行植树造林。”
2013年,温苏雅拉图带着同事们一边继续育苗,一边把育好的树苗种植在当地的戈壁滩里,一坚持就是十年。十年里,温苏雅拉图他们在乌兰哈哨嘎查建立了原生树种基地,成功培育出了包括酸枣在内的5个濒危原生树种,并在全旗推广,目前已经完成造林5000多亩。
特色、濒危原生树种要保护、扩繁,对天然、野生抗旱作物的管护也一刻不能放松,其中,天然梭梭的保护就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温苏雅拉图顺着老一辈林草人的思路,决定采用梭接种肉苁蓉办法保护天然梭梭林。2021年,温苏雅拉图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乌拉特后旗旗委,从而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在位于八音前达门苏木八音哈哨嘎查的天然梭梭林中,开始了接种肉苁蓉。肉苁蓉和梭梭的和谐共生,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梭梭的发育成长,让当地的生态效益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温苏雅拉图和同事们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飞播造林筹划,据当时的权威数据显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不合适飞播,可温苏雅拉图他们要实施飞播的呼和温都尔镇,降水量正好在这个标准以下。温苏雅拉图选择了杨柴、花棒、紫蒿等耐旱树种。在每年6月左右进行飞播,雨季到后,当年的雨水就能满足这些树种的生长,一旦成活,之后至少两年左右,都不用再专门对这些树木进行水的管理。再加上封育等一系列后期管护措施,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的飞播梦想。2020年温苏雅拉图主持“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治沙造林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授予农牧业丰收二等奖。他个人则先后多次被乌拉特后旗评为全旗优秀科级干部,并在今年6月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
一片片绿荫就是对温苏雅拉图30多年造林、治沙最好的回报。十年树木,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久久为功,在温苏雅拉图这样一代代林草人的努力下,绿起来的荒漠是美丽乌拉特的底色,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