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喜乐,他放在心上;乡村的振兴,他全力以赴。2021年10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的曹旭东来到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屯垦队镇仝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来,他从村民口中的“外来书记”,变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自家“曹书记”,凭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用心经营乡村振兴事业的劲头,融入到了仝家村这个大家庭,成为了村民的“娘家人”。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一到仝家村曹旭东就感到村里党建基础薄弱。为了做好党建工作,曹旭东协助村党支部书记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仝家村党支部以模范、先进党支部为标杆,通过采取支部共建协议签署、共读一本书、共上一堂党课、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干部队伍,推动形成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商都县屯垦队镇仝家村党支部书记黄树军称赞地说:“曹书记来了之后,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升为着力点,进一步抓紧抓实党的建设工作,使我们基层党组织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刚来村里,曹旭东就遇到了村民出的第一道难题:“曹书记,咱们村的产业咋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旭东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村民发展意愿,多次学习其他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经验,并结合对仝家村种养殖产业现状的全面了解,总结出了“延伸产业链,做细产业链,挖掘增收点”的产业发展思路。为了突出仝家村农产品的特色,曹旭东和村民一起设计制作了仝家村农产品的宣传标签,成功的拓宽了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指导养殖户采用真空包装机对畜产品进行包装,使每头牛增收5000元左右,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单位收益率。
同时,曹旭东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工作,帮助村民销售自磨面粉、胡麻油、红豆、马铃薯、牛羊肉、笨鸡等农畜产品。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借助“朋友圈”人脉资源,逐渐将仝家村的农畜产品销售至呼和浩特、北京、天津、南京等大中型城市,积累了一批稳定顾客。2022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不利情况下,他通过帮卖方式实现销售额10万余元。“曹书记人年轻,思路活,我们现在有啥生产生活的困难都会找他,他可帮了我们村里不少的忙。”村民李云峰说。
曹旭东充分发挥自身熟悉金融知识的优势,主动搭建村两委干部、养殖大户与县内金融机构交流平台,帮助有资金需求的种养殖户协调信贷资金。驻村期间,曹旭东帮助仝家村取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商都县支行信贷资金900余万元,为仝家村肉牛养殖产业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激发了村民生产内生动力。为方便村民办理金融业务,细心的曹旭东又协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商都县支行在仝家村设立了金融服务站,为完善仝家村公共服务拼接了新板块。养殖大户郑建伟感激地说:“我们养殖户在春天扩产的时候,特别需要资金周转,曹书记帮助我们贷下了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特别感激。”
2023年4月,了解到部分村民因病因残长期瘫痪在炕,曹旭东联系县残联上门为这些残疾人评定残级标准,让残疾群众可享受到1200元的补贴,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窘境。上门评残结束后,他又帮这些村民到县残联领取了残疾证,到民政部门办理了民政补贴,到信用社关联银行卡号,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2022年3月起,民政部门要求享受低保人员每月须用“定期报告系统”进行生存自检,享受低保的村民普遍存在未使用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于是曹旭东便每月主动上门,为在村村民进行低保认证,既实现了生存认证每月全覆盖,又为群众省去了到县政务服务中心认证的不便。
曹旭东(左)帮助村民干活。(摄影:琚中博)
曹旭东多年为民纾难解困,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曹书记,你上次帮我们弄来的鸡,现在都下蛋了,你假期回家的时候,给孩子带一些吃吧。”“曹书记,我们今天包饺子了,你记得中午来我家吃饭。”“曹书记,你给咱们村拉回来的椅子,质量可好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村民句句掏心窝子的话温暖着离家千里的曹旭东,更让曹旭东深觉驻村工作意义深远。
曹旭东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来,是我莫大的荣幸,仝家村既是我锻炼自己的机会,又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能够听到群众声音,解决群众困难,助力乡村振兴就是我的初心所在。今后,我将继续立足工作岗位,关心关注农业农村,为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