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永村的“羊”光大道

走进乡村看小康

2023-05-29 10:40

来源:“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 作者:单登龙 马跃

A A A

  一大早,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羊叫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胜乡新永村二组村民李改英和老伴儿已经在自家羊圈里忙碌了起来,拌料、喂食、饮水、查看羔羊生长情况……看着圈舍里膘肥体壮的200多只羊,李改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改英告诉记者,过去她家的收入基本来自于大田种植,六年前村里几位有养殖经验的年轻人发起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基础母羊繁育、肉羊育肥的合作社,她家才开始养羊。
  
  新永村位于五原县和胜乡,下辖4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88户,有耕地面积18000多亩。长期以来,村民们在种地的同时,就有零散养羊的习惯。可由于是传统的散养模式,每家每户养殖数量有限,不成规模,加之缺乏科学的喂养,往往是投入多、产出低,养殖效益并不明显。为改变村民“单打独斗”的养羊现状,2013年,新永村决定“抱团发展”养羊,在村两委牵头下,将村里有技术、懂市场、能管理的村民以及养殖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董谷碌种植养殖合作社,并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壮大养羊产业,以此来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里的现代化羊圈。(摄影:马跃)

  有了合作社的引领,村民发展养羊的劲头和底气更足了。今年38岁的董春是新永村二组村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过去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听说村里的养羊产业发展得不错,于是果断回到家乡,养起了羊。
  
  年轻人多了,思路就活了,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养殖,而是开始琢磨着如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更好地发展养殖业。在大家的建议下,2019年,新永村党支部又与合作社共同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草颗粒饲料加工厂,将小麦、葵花、玉米等秸秆回收利用,加工成草颗粒饲料,让原本大量闲置甚至焚烧的秸秆就地转化升值,变废为宝,实现了农牧业循环互补。
  
  不仅如此,随着草颗粒饲料加工厂的投产,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村民贺占武家只有七亩地,为了补贴家用,他一直到处打零工。自从村里建起了饲料厂后,他便开始在这里打工,不出村就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持续发展壮大养殖规模的同时,2021年,新永村又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在新永村二组配套建成了和胜乡唯一一个标准化的活畜交易市场,在这里,养殖户们不仅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活畜交易,还可以及时了解牲畜市场行情,有效降低了养殖户们的养殖风险。经过短短两年多的运行,现在,活畜交易市场日均交易肉羊达300多只,日均交易金额4万多元,直销广州、江苏等地。交易市场的投用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养殖效益。
  
  靠着养羊,村民的腰包鼓了,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养羊数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过去人畜混居养殖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不仅制约了整村养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对村庄的人居环境造成了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让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呢?
  
  2022年,新永村党支部通过整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资290万元在远离村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了占地40亩的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目前,养殖小区的主体工程及养殖圈舍已建设完成,水、电、路等相关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养殖大户进驻小区,实现集中养殖、统一管理、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养殖集中化水平,促进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如今,新永村的羊产业已经形成集种、养、销、回收为一体的良性循环模式,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引领,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70%的收入来自于养殖产业。全村羊存栏量达3万多只,年可出栏肉羊10万多只,户均收入达4万多元。从成立养殖合作社,到兴建养殖小区,不断提档升级,接续发展,新永村的养羊产业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逐步由粗放经营向规范科学经营转变,走出了一条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刘珂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