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依托特色梭梭资源,通过上请“智囊团”、外引“生力军”、内育“本地郎”等多种方式,构建“产业+人才”的聚才模式。走出一条“沙漠增绿、产业增值、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增绿”与“掘金”同频共振、共融共生。
外引高端人才助力产业升级。通过“项目+平台+人才”工作模式,依托乌拉特后旗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科院合作,成立荒漠草原区林业草原生态博士科研工作站。引进了赵学勇博导,成立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沙产业科技小院。引进王少昆、曲浩博士等林草沙产业学者,将创新性科研成果应用在乌拉特后旗沙产业及荒漠化草原治理项目中。
培育本土人才激发产业动能。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催化剂作用,组建以温苏雅勒图为代表的林草沙产业技术创新本土人才团队。该团队现有技术人员10名,依托“濒危中药材肉苁蓉人工栽培试验及产业化开发的研究”成果(内科鉴字[2003]第113号),采用“肉苁蓉人工接种及寄主植物梭梭种植产业化的区域实验”“一种基于有机混合物进行沙丘裸露创面快速修复的方法”“自动化有氧发酵装置”相关技术,开展梭梭接种肉苁蓉项目。
实训乡土人才增强致富技能。乡土人才增强致富技能。紧紧围绕梭梭林种植实用技术推广,实施梭梭及经济林种植实用技术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按照“种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通过基地培训、专家讲座、远程教育、外出观摩的方式,对梭梭及经济林种植户开展帮“智”扶“技”培训。打造出一支用得上、干得好、作用大的种植专业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成为生态建设和梭梭林及经济林发展的生力军。截至目前,累计为1500余人(次)开展技术咨询指导,为210余人(次)进行线上远程技术指导,解答生产技术难题90余个,入户指导200余次,现场教学40多场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