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过,春耕忙。连日来雨水充沛,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各村抢抓农时,吹响春耕“集结号”,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希望和生机。
近日,记者走进东河区沙尔沁镇小巴拉盖村,十几台大马力拖拉机和播种机疾驰向前,拉开了东河区2万亩玉米播种的序幕。
村民围在一起研究新设备的使用情况。(摄影:贾荣)
沙尔沁镇小巴拉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志雄介绍:“近年来村里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时间和生产成本。”
村民史利平对此深有感触:“我家有100亩玉米地,过去春耕的时候全家老少一起上阵还得十几天才能种完,现在有各种专业农机,7天就能种完,比原来轻松多了。”
现在小巴拉盖村不仅在种植、收割全程使用机械化操作,更多的新技术也在沙尔沁镇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显神通”,农民们成了科技“弄潮儿”。不少村民主动学习新技术,成为农业植保无人机“飞手”,现在村里10台农业植保无人机都由本村村民操作。
金融“活水”润泽田间地头,带来乡村振兴好“钱”景。春耕现场,包头农商银行举办了“金融活水润春耕 服务三农促丰收”系列活动,现场讲解信贷业务,征集村民融资意向。
史利平就是农信贷款的受益者。史利平说:“前两年我们收购种子、买农机、买化肥遇上资金短缺,助农贷款对我们来说就是‘及时雨’。”
农业机械化提高春耕生产效率。(摄影:贾荣)
包头农商银行沙尔沁中心支行行长程智阳介绍:“今年以来,我们推出惠农贷、兴农贷、农保贷等多种贷款,累计投放各类涉农资金2000万元左右,支持春耕备耕良种采购、农机采购,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缺口,为沙尔沁镇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打好春耕生产组合拳,系好年度农业生产“第一粒扣子”。2023年沙尔沁镇全面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通过政策引导、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多管齐下,向农民宣传新政策、新技术、新品种,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帮助农民致富。
东河区农牧局局长郭少坤介绍:“今年东河区耕种面积在9万亩以上,其中开展社会化服务耕地6万亩以上,主要种植玉米,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玉米套种大豆1万亩。”
犁铧翻出春天的希望,种子孕育收获的喜悦。不负农时,辛勤耕耘,春天的气息在广袤田野间渐次荡开,丰收的期望也在包头大地上盎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