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乌兰察布大地普降瑞雪。据气象部门介绍,此次降雪有利于农业生产,缓解旱情增加墒情,杀灭一些病菌和虫卵。
当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马莲渠乡霸王河村的263位蔬菜种植户,怀揣着稳产增收的心愿,期盼着专家来给“把脉支招”,规划村里900多亩地种什么、怎么种。
市科技特派员于宏海为种植户讲解蔬菜绿色病虫害防控知识。(摄影:张晓鹏)
市科技特派员王越文和于宏海来到马莲渠乡霸王河村,开设“科技小课堂”,为种植大户做优质品种推荐和早春育苗技术指导。王越文老师将蔬菜新品种的发展前景、经营方式、技术要点逐一做了讲解,集中解决了乡亲们种植中的难题。
科学选种、选肥、选地膜……在今春备耕一线,科技的力量给田野带来无限希望。
为帮助蔬菜种植户做好今春农业生产规划,马莲渠乡依托乌兰察布市科技特派员谷物杂粮团队和蔬菜团队,打造了根植于乡村,智慧献于农业的市区两级联动乡土人才服务团队。霸王河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由王越文和他的三位农学专业研究生、乡土人才常建新组成。他们是霸王河村263户菜农的“大靠山”,协助全村农户提升蔬菜栽培技术,还成功引进并示范种植了大黄柿子、圆葱、太空葫芦等20余个新品种。
常建新是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还是本村的乡土科技特派员。上世纪90年代初,他种的黄瓜突然泛黄,自己解决不了难题便抱着希望联系了当时的科技特派员关慧明老师,老师当即赶来地里给菜苗对症下药,不到三天就解决了。如果那时候苗子救不回来,一年的辛苦不仅白费,还损失上万元。从那以后,只要有科技培训,老常场场不落下。学得多懂得多,产量越来越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后来,常建新还被关慧明老师吸收进了科技特派员的队伍,发展成了乡土人才,带着当地村民一起科学种植增产增收。现在,老常还在自己的蔬菜大棚倒插种植了鲜花,收入直接翻倍。
吴进忠是霸王河村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种植大户,从事蔬菜种植近三十年,目前种植面积5亩,年产值达十几万元。“有专家这个大‘靠山’,我2022年承包的5亩反季节蔬菜大棚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升,收益超15万元。2022年专家推荐种植的新品种黄柿子效益非常好,今年我准备扩大种植规模。”种植大户吴进忠介绍道,日光温室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产量相比传统大棚提高了30%。
手把手传授技术,为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如今,大棚种植带动霸王河村30户村民每户增收1万元。可移动的新型温室大棚试种40亩独杆大葱,已经进入山东平度市场,带动20户村民每户增收8千元,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建设新型温室培育独杆大葱葱苗10棚,每户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直接收益1500元,300亩大葱能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每户在家门口就能增收8千元。
“我们打算扩大种植规模,丰富蔬菜品种,引进香葱等优势菜品,有效补充市场供应,同时扩大销售渠道,瞄准集宁区市场。”常建新告诉记者,村里除了保持传统的销售渠道外,集宁区政府也在布局打通生鲜超市供货渠道,这有利于加速蔬菜种植技术和品质提档升级,树立精品意识,促进蔬菜种植提质增效,增加村民收入,让村里的蔬菜产业基地成为集宁区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绿色安全“菜篮子”“果盘子”和村民致富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