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一条条村道整洁平坦,一幢幢新居宽敞明亮,一个个圈舍羊肥牛壮,一座座温棚生机盎然……
巴彦霍德嘎查整洁宽敞的居民住宅区。(来源:阿拉善日报社)
近年来,巴彦霍德嘎查大力发展多种产业,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嘎查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陆续建成住宅404套,每户配套建设30平方米凉房、50平方米养殖圈舍;为居民区建设小油路17.6公里,架设电力线路8公里,铺设供水管线12公里……从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到设立图书室,从实行集中供热到实现通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沼气等“九通一平”,不断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和日益靓丽的新家园不仅让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更将现代文明的种子深深植入村民心中,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图景在巴彦霍德徐徐展开。
“以前我们靠天吃饭,住的是土房子,家用电器基本没有,现在我们要啥有啥,闲了还能读书上网看电影或参加嘎查组织的文体活动,生活不比城里人差。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新技能,只要好好干,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嘎查居民徐前进满意地说。
以星级文明示范户创建为抓手,该嘎查每年开展一次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创“星”的广泛共识和争“星”的浓厚氛围。依托草原书屋、农牧区电影放映工程、乡村小舞台等载体,不断丰富嘎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养。巴彦霍德嘎查先后被列为全区首批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全区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村建设试点,并荣获了全国第三批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我们在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农牧民素质提升,在嘎查形成人人争做勤劳文明守法的良好风气。”巴彦霍德嘎查党支部书记赵多仁说。
巴彦霍德嘎查是巴彦浩特镇文明村镇成功建设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巴彦浩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及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把《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要求内容纳入年初工作总规划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具体指标分解到具体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有人管事,使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实现细化、量化、制度化、经常化。
从改善民生入手聚民心凝民力,提升嘎查村貌和文明程度。2018年以来,巴彦浩特镇累计投资7835.58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贫、少数民族发展等项目68个。先后建成红石头、敖包图嘎查集中供水及221户牧区分散户家庭储水窖工程。完成核查危房改造资金753户。核查房屋质量367户,新建、维修加固贫困户房屋16户。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发放低保金、大病医疗救助、残疾人补助等各类民生保障金949.4万元,免费体检2000余人次。该镇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发展嘎查文化提升居民素养,实施了草原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农牧民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
统筹城乡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巴彦浩特镇布局规划》,合理调整改善镇村布局,提高城镇化水平和镇村建设水平,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村镇。为350户农牧民改造户厕,建成日处理能力200吨污水处理站1座,建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中心2座,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9处。配备公益性岗位保洁员6名、垃圾清运车辆27辆,建立健全了农牧区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环境卫生有了显著改善。
收获的喜悦。(来源:阿拉善日报社)
党的十九大以来,该镇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物质文明创建的支撑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节水高效绿色农牧业、节能环保型工业、沙产业、旅游业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镇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沿贺兰山、环巴彦浩特镇及腾格里沙漠逐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实现年接待游客700余万人次。以“田中甜”、“希尼套海民宿”、“致良田”等特色品牌为引领,形成规模农牧家游82家、民宿69家,带动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800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
文明创建党组织先行,在全镇24个嘎查(村)推进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全覆盖,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5处,统筹群团、社会组织、农牧民群众服务基层。此外,67支志愿服务队在政策宣讲、文化体育、扶贫帮困、人居环境整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文明化人以文明养德,每年组织嘎查(村)评选“道德模范”、“社会治理先进集体”、“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先进树典型促民风。目前,全镇所有嘎查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把德治教育融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中,在嘎查(村)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弘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巴彦浩特镇获评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乡镇,希尼套海嘎查荣获“自治区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通古勒格淖尔等8个嘎查荣获“自治区卫生嘎查”称号。
巴彦浩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文明村镇创建,今后将不断提升农牧区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更加体会到文明村镇带来的实惠,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阿拉善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