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珠穆沁旗:绘就美丽的生态图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20-08-11 09:06

来源:“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 作者:春华

A A A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绿色生态崛起。今日的西乌珠穆沁旗,青山环绕、绿树相依,绘就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幸福西乌绿色画卷。 

 

  蓝天、流云、清水和自由的畜群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草原画卷。(来源:西乌旗融媒体中心)   

 

  西乌珠穆沁旗地处大兴安岭南段余脉西北麓平缓丘陵地带,草原形态多样,在这里可以看到9大类型的草原,如高山、林海、荒漠、湿地、湖泊、丘陵等非常丰富,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壮美的地段。绿色是西乌珠穆沁旗永远的底色,生态是西乌珠穆沁旗发展的本色。近年来,西乌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毫不松懈的劲头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制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办法措施,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旗各族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巴彦胡舒苏木萨如拉努图嘎嘎查党支部书记赛希亚拉图家地处乌珠穆沁沙地,眼看着家门口300亩草原被滚滚黄沙吞没,几乎变成了荒漠之地。赛希亚拉图萌生了造就一片绿洲,止住沙漠,为牧民们带来幸福的念头。从2012年起,重点围封这300亩荒漠草原,动手在沙漠地区种植各种绿色植被,先后植栽起羊柴等沙旱生植物。经过五年的封闭和治理,不毛之地逐渐成为绿色的“家园”。 

 

  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取得积极成果,目前,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416.05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68.62%。继续实施国土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草原“三牧”制度,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春季休牧等政策,草原生态持续好转,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使草原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宝拉格嘎查牧民那顺吉日嘎拉是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2019年,那顺吉日嘎拉将家里的140多头本地牛全部出栏,拿着卖牛的一笔收入,在政府的协调下,从澳大利亚引进了86头海福特牛。2020年,那顺吉日嘎拉又引进了161头海福特牛。那顺吉日嘎拉家的实践是西乌珠穆沁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一个缩影。 

  

  牧民那顺吉日嘎拉在喂养海福特牛。(来源:西乌旗融媒体中心)

 

  打好金色牌,推动绿色循环型生态工业产业发展。守住“绿”的底色,将其转化成“金”的硕果。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相继开展了矿山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谐矿区建设试点、矿山环境治理等工作,矿区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有4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2.4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24平方公里。积极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及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自治区环保督查和生态环境大检查、全盟生态环保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连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西乌珠穆沁旗相继开展了矿山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谐矿区建设试点、矿山环境治理等工作,矿区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来源:西乌旗融媒体中心)
 

  守护青山绿水,增进人民福祉。行走在盛夏的西乌珠穆沁旗辽阔大地,朵朵鲜花点缀在绿草如毡的草原上格外醒目。蓝天、流云、清水和自由的畜群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草原画卷。 

 

  西乌珠穆沁旗把保护草原生态和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突出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畜种改良、动物防疫防控、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2019年,投入肉牛产业扶持资金638万元,补贴引进良种肉牛6356头,全旗畜牧业生产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广大牧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减羊增牛、草畜平衡、少养精养、划区轮牧等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渐次被接受和推行,对畜牧业有了高质量发展的追求。 

责任编辑: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