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迎来一年中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冬至,十一月中。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交替的时刻,
从此阴气盛极转衰,阳气开始萌生,
标志着冬尽春来。
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土中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糜感阳气之后,头上的角开始脱落。
水泉动:泉水开始流动,预示自然界万物即将复苏。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我国北方许多地区,
在冬至日吃饺子有着“消寒”的寓意;
江南地区的人们喜欢在冬至吃汤圆,
即“冬至圆”;
南方一些地区,
则会在冬至日吃晒制好的烧腊,
意味着加菜添岁。
晚上与家人朋友聚在一起,
包饺子、煮汤圆、温好酒,
炖一锅羊肉,
温暖地渡过这漫长黑夜,
期待着来年春日。
愿冬日所盼
终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