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不落幕 携手向未来

特别推荐

2023-08-17 15:07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暖城的夜晚,乌兰木伦湖波光荡漾,98米高的喷泉从湖面腾空而起,水幕上“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字样跃然而出,引得阵阵惊呼。


  康巴什乌兰木伦湖喷泉水幕打出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摄影:李爱平)

  既暖又燃,是暖城鄂尔多斯给人的印象。在过去的9天里,这座城市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简称十五运)。

  这场内蒙古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吸引了1.5万人次参赛,辐射带动近20万人次参与;盟市组产生1242枚金牌,打破87项自治区纪录。

  心怀一团火,追逐一个梦。

  “我们是冠军!”拿下女子丙组冠军,鄂尔多斯市代表队的小小“铿锵玫瑰”们在绿茵场上欢呼跳跃。


  女子丙组冠军,鄂尔多斯市代表队的小小“铿锵玫瑰”们在绿茵场上欢呼跳跃。(来源:正北方网)

  鄂尔多斯市U14女子代表队主教练任玉龙说:“这场比赛队员们发扬了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有的队员中暑依然坚持完成比赛。”

  队长訾舒婷说:“拿下冠军是每个人拼尽全力的结果,我们不仅得到了球技的提升,也收获了一个更加团结的队伍。”

  赛场上,运动员直面困难、敢于挑战、超越自我,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竞技体育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绩,所有的奖牌和突破,都是长期拼搏努力的积累、不断追求创新的结果。


  在自治区“十五运”马拉松项目女子丙组公路5公里比赛现场,包头市代表队的王佳琪负伤跑完5公里。(来源:草原全媒)

  在马拉松项目女子丙组公路5公里比赛起跑时刻,包头市代表队13岁的王佳琪重重摔在公路上,膝盖大片擦伤渗血。但她却顾不得伤痛,迅速爬起来向前冲去,带伤跑完全程。

  “摔倒的时候没有多想,只想着跑下去才对得起这段时间训练备战的付出!”比赛结束后,王佳琪说。

  在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开赛前20多天,来自包头市第六中学的16岁小将武琨桀受了伤,他坚持完成比赛,最终以10秒50的成绩夺得男子乙组100米项目冠军,并打破内蒙古男子百米纪录。

  争夺金牌而不唯金牌,追求名次而不唯名次,人们对奖牌的认知更加理性,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加全面丰富。比起输赢与成败,享受比赛本身变得更加重要,这也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凝聚一群人,成就一件事。

  在十五运上,有一群身着蓝色T恤的年轻身影活跃在赛场内外,他们用热情的笑脸、温情的服务汇聚起“蓝色暖阳”。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赛事组委会从鄂尔多斯市4所高校招募1731名志愿者,分布在赛事服务、接待保障、大型活动等岗位上,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暖青”。

  在乒乓球比赛场馆内,志愿者赵晗和小伙伴们正在认真地做着球拍检测和记录。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辅助裁判进行球拍检测,以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虽离赛场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到现在我却连一场比赛都没有看过。因为只要有比赛安排,不时会有需要强制检测的球拍送来。”赵晗略带遗憾地说。


志愿者团队里的“姊妹花”。(来源:十五运官网)

  20岁的志愿“姊妹花”李蔓秋、李蔓丽,是就读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大一的双胞胎姐妹。凭着在学校的志愿服务经历,姐妹俩很快就适应了赛事志愿服务工作。

  姐姐李蔓秋说:“能在大学期间参与到这么盛大的体育赛事中,拥有一段独特又难忘的经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觉得非常幸运。”

  21岁的刘清源是本次运动会1731名志愿者中的一份子。当问及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时,他的答案简单而直截:“我奉献,我快乐!”

  裁判丁宇说:“作为本届运动会的裁判之一,志愿者们在工作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他们的协助之下,我们的工作更加严谨、细致、规范,在所有裁判员的眼里,他们可爱、可敬,任劳任怨,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群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们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每一次志愿服务中,以最饱满的热情、最认真的态度、最专业的素养成为十五运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施工人员正在对开幕式火炬进行最后安装调试。(来源:十五运官网)

  除了志愿者,十五运上还有许多人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他们是穿梭忙碌的运营人员,是坚守岗位的安保卫士,是治病疗伤的医护人员,是新闻工作者、电力工人、环卫工人、气象工作者、通信保障人员……他们,让赛会更有温度,让暖城更暖。
  
  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广告语迸发出新的活力。今天的鄂尔多斯,“暖”已经全面成为这座城市的形象品牌,有着新的、更加多元丰富的内涵。

  8月8日晚,精彩绝伦的十五运开幕式吸引了近4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其中有1200多人是来自上海、江苏、陕西、北京等地的游客。


开幕式观众激情澎湃。(来源:十五运官网)

  外地游客于楠表示,现场观看十五运开幕式,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自己会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亲朋好友,让更多人了解不一样的内蒙古、不一样的鄂尔多斯。

  今天的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展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赛场,也是展现主办城市实力与魅力的舞台。举办十五运,不仅展示了鄂尔多斯“实力、活力、绿色、宜居、幸福”的暖城形象,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改变和机遇。

  新能源纯电大巴全程为裁判员、运动员、志愿服务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点对点交通运输服务。(来源:草原全媒)

  “天高云淡,绿色低碳”。十五运期间,鄂尔多斯启用268辆新能源纯电大巴、中巴、轿车、商务车、厢式货车,充分应用新能源、新技术,全力降耗减碳。
  
  在鄂尔多斯,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见行见效,抬头仰望碧空如洗,环顾四周绿意盎然,全市植被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3%,空气优良率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鄂尔多斯市首个“智慧+体育”的全龄综合性运动智慧公园。(来源:草原全媒)

  “全民全运,全运惠民”。鄂尔多斯着眼体育资源长期高效利用,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让群众充分参与和共享十五运。

  对市内7所体育场馆进行改造升级,全市所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达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全区7.5个百分点。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在承办十五运的同时,鄂尔多斯将赛事宣传与文化旅游宣传有机结合,全面展示城市形象、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

  借助十五运的“流量”,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为当地民众、外地游客准备了多条游览线路。康巴什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娟介绍说:“十五运带火了康巴什旅游。游客既可择一船环乌兰木伦湖而行,看壁画、吃文创雪糕;也可到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在光影之间观看十三组大型雕塑,享受惬意时光。”

闭幕式精彩瞬间。(摄影:康文魁)

  赛事有期,逐梦无限。让我们铭记十五运带来的欢乐与感动,接力再出发,携手向未来。

  2023,暖城再见;2026,鹿城再会!
责任编辑:崔致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