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夏季,既是学子的“毕业季”,也是职场的“上新季”。
这些年,“00后”纷纷走出校门,成为职场的新鲜力量。
他们,视野开阔,个性鲜明,思想活跃,运用新媒体的技术能力相对较高。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工作生活的平衡,“反内卷”和“做自己”,拒绝因过度工作而“牺牲”生活;反对“大小周”、反感“PUA”,抵制隐性加班,勇于仲裁维权,拒绝“爹味”说教……被网友戏称为“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一度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议焦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00后”与职场的话题。
社交平台上关于年轻人“整顿职场”的相关笔记。图片来源:浙江宣传
02
“悦己”,为基
“00后”的职业观常以“悦己”为导向。
不纠结“去大厂”“进市区”,注重理性务实,追求灵活自由;不坚持“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更愿意“爱一行,干一行”。
“更自由”,正成为他们将“悦己”理念融入职业选择时的重要诉求。
据某社交平台发布的《2025年Z世代新职业洞察报告》显示,“心理健康与情感陪伴类”(如解忧师、心理咨询师、陪诊师等)的“情感劳动”成为各类新职业兴趣度的顶流。
相对传统职业,时间自由、创意自由和地点自由的新职业,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
央视新闻报道《旅拍定制师:定格旅途的美丽诗篇》。
代际累积的物质条件,公平包容的成长环境,丰富开源的教育资源,多元灵活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因“悦己”而“整顿职场”提供了风险承担能力。
步入职场后,他们的职业态度鲜明,敢于质疑不合理的要求,敢于对“PUA”说不,敢于表达真实想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向上管理”。
姓氏谐音梗的“疯感工牌”(如“陈住气”“张工资”)、隐化为职场“嘴替”的流行歌曲、具有表达情绪目的的“那咋了”口头禅……“00后”用自己的方式来不断找寻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
03
“阅己”,明向
常“阅己”方能成长。
我们留意到,部分年轻人虽以“整顿职场”为说法,但其行为背后或许存在着不愿承担重任、倾向于轻松应对的心态。
作为初出茅庐的社会新人,缺乏风雨历练,面对挫折考验或利益诱惑时,很容易出现思想偏差、行为失范等情况。
真正的“阅己”,从不是闭门造车的内省,而是在躬身实践中一点点看清自己:哪些是能力的边界,哪些是心态的盲区,哪些是理想的坐标,哪些是现实的土壤。
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志愿者们,在北兴村的稻田边畅想未来。图片来源:新华社
深层次的“阅己”,从来与扎实的历练共生。唯有在一次次实践中摸爬滚打,在一桩桩任务中摔打淬炼,青年才能真正校准青春的坐标。
面对被爽文爽剧渲染得剑拔弩张的“整顿职场”叙事,更需以历练为“脱敏针”,刺破那些脱离现实的情绪化泡沫:所谓“整顿”,从来不是站在对立面的对抗,而是融入其中的共建;不是凭一时意气的任性,而是经磨砺沉淀的韧劲;不是打破规则的破坏,而是完善生态的建设。
说到底,青年的成长,终究要在实践的熔炉里锻造——在认清职场的复杂后依然葆有建设的热忱,在读懂自我的局限后依然坚持突破的勇气。
这,才是“阅己”的深层意义,也是青春坐标最坚实的锚点。
04
“越己”,提质
“00后”的成长,既需要社会的托举和帮助,更需要“内驱力”的自我激励。
如何发动“越己”的引擎?
不畏“摸黑走”。工作中方向不明时,向“过来人”多请教,不遗余力,踏实前行,“天亮后”才能从容奔跑。
不惧“磕破头”。碰壁时,要及时总结,让经验沉淀,记住教训“引以为戒”,多经历,多历练,才能学会稳妥处事。
不怯“担子重”。面对重任,迎难而上,扛住压力,唯有历经断喙之痛、换羽之艰,方能懂得成长的分量。
不避“逆耳言”。直面他人指出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听取、接纳、改变就会有收获。
不嫌“平台小”。再小的平台也能锻炼能力,把工作做好做精,即使岗位平凡,也能做出成绩,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不躁“积跬步”。每天进步一点,莫急于求成,积累起来才能“致千里”,速度虽慢,却能稳步前行。
不惮“逆风行”。不畏“撞南墙”,不惧“前路难”,遇到困境坚定信念,风浪过后会发现,自己比预想中更有潜力。
勇敢追逐,也要心存敬畏。要做的就大胆做,规避的就决不碰,用“越己”的心态才能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在家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的21岁专科毕业生曹博(左)。图片来源:人民网
05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悦己”是起点,“阅己”是校准,“越己”才是职场长跑的关键。
敢“悦己”,懂“阅己”,能“越己”,终会在摔打中长出铠甲,在坚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毕竟,最好的职场状态,不就是“既能做自己,也能成大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