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教育,又有新的政策支持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职业教育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职业教育。01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全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每年向社会输送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制造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全国总工会最近4年评选出的4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有32位毕业于职业院校;2022年评选出的30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有18位毕业于职业院校。……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职业教育体系,对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0210月28日,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赛项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
此前,另外两个赛项——高职组生物与化工赛道二“化学实验技术”小组赛项、工业网络智能控制与维护赛项,都在内蒙古举办,这是对内蒙古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的肯定,也是对推动内蒙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鼓励。近年来,内蒙古按照“专业嵌入产业链,育人融入发展盘”的总体思路,打通“质”的堵点,解决“融”的难点,消除“合”的痛点,持续加强职业教育。聚焦自治区中心工作,围绕“五大任务”、民生领域等,加强专业设置调整,2024年,全区新增370所职业院校、撤销316个专业布点,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链专业占比达到77.6%;实施“一区域一集群”“一地一策”“一校一品”,推进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试点和1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聚焦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设立769个“工匠班”“订单班”,在培学生达到2.5万人。9所院校入围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规范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98所院校共开设116类证书。
聚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组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强化“一盘棋”发展思维,深化“一体化”发展进程,激发职业教育服务活力。向“新”而变,内蒙古职业教育朝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03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速推动《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落地落实,下好内蒙古职业教育这盘“大棋”,“识见”认为:当务之急是提质培优增效。建好开放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统筹推进职普协调发展,实施高职提质行动,加快推进职业本科院校设置和建设,探索多元纵向贯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重中之重是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增量需求、加大存量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产教联合体;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全面振兴等,全面加强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建设。关键之处是强化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技术技能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全区职业院校旗下的产业学院;实施“工匠班”计划和现场工程师专项计划,广泛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出国投资办厂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技术革新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