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

识见评论

2024-10-18 15:26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10月1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1959年的今天,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专程参加一号高炉提前出铁庆祝盛典。他高兴地说:“你们做出了历史上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胜利了。”

  

  一号高炉提前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开创了我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

 

  从“手无寸铁”,到第一炉铁,再到“百种钢”,走过辉煌70年的包钢,有很多“1”的故事。

 

  01


  一号高炉。

 

  说起包钢,就不得不提一号高炉。


  1958年4月28日,包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但是在大规模建设时期,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党中央很重视,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


  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同时推出《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专题报道。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支援包钢”的口号传遍了祖国大地,掀起了支援包钢的热潮。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包钢现代化大高炉。


  1959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这一炉铁水,倾注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

 

  这份关怀与厚爱,始终贯穿于包钢建设、发展、改革的各个阶段。


  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包钢视察并对包钢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邓小平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协调解决包钢的问题。

 

  ……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包钢实现扭亏为盈,要继续巩固深化”,鼓舞和鞭策包钢成长为产业多元的现代企业集团。

 

  02


  一幅油画。

 

  在包钢集团展陈馆内,有一幅《齐心协力建包钢》大型命题油画。

 

图片来源:“包头市文联”微信公众号

 

  画面中,红旗猎猎,高炉挺拔,机器设备、运输车辆高速运转,工地上的人们脸上挂满笑容……火热的劳动场景,再现了全国人民八方支援、投身包钢建设的激情豪迈。

 

  在那个火热的时代,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10万多人的建设大军,在这里会师;


  平均每天10多个车皮,来自22个省55个市727个企业的建设物资,向这里运送; 

 

  中央和各省市的鼎力支持、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在这里集聚。

 

  ……


  齐心协力建包钢,体现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提到了这段历史佳话。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就是一块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钢铁。

 

  03

 

  一面红旗。

 

  在包钢,有一面编号为093的五星红旗。它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那面红旗。

 

  这面红旗,是包钢紧跟时代脉搏发光发热、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共生共荣的有力印证。


  包钢,开创了我国生产每米60公斤钢轨和每米75公斤钢轨的先河;

 

  包钢,为全球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提供了三分之二的钢轨;

 

  包钢,开发的稀土高铁钢轨,支撑起京沪高铁时速468公里的“中国速度”。

 

  包钢,稀土产品,广泛应用在“神舟”飞船、探月工程、“中国天眼”FAST、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工程。

 

  ……

 

图片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中国天眼”FAST。


  包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先后5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从“1”走来的包钢,已经“炼”变出“百种钢”。

 

  如果说,“0→1”是开创、是突破,“1→100”是革新、更是质的飞跃。

 

  从“1”到“100”,包钢这样的飞跃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