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如何接住“泼天流量”

识见评论

2024-09-30 11:17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进“淄”赶烤、“滨”至如归、热“辣”滚“烫”……近两年,因网红景点、美食、歌手而“带火”一座城市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暑期的旅游旺季,草原那达慕、明星演唱会、边境自驾、沙漠赛车、火山探险等花样玩法,不断解锁内蒙古流量“新密码”,我区文旅事业发展可圈可点,取得不俗战绩。

  
  国庆黄金周临近,全国各地文旅消费市场快速升温。内蒙古如何接得住、用得好、留得下“泼天流量”,值得认真思考。
  
  01
  
  接住“泼天流量”,当务之急是做足准备工作。如果把“泼天流量”视为“开卷考题”,那首先考验的便是一座城市服务管理、统筹调度、应急管理等基本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迎宾”预案,方能事半功倍。加强基础保障。对核心景区及周边的接待能力进行全面摸底、分级管理、纳入整体服务体系。加强主城区和旗县所在地交通秩序维护,加大疏导力度,对车道较少的旅游公路进行科学分流。丰富市区到景区的交通方式,增开主城区到核心景区的旅游专线和“两站一场”与景区间的直达快线,鼓励开展网约车、汽车租赁业务。优化景区服务。通过增设窗口、网上预约等多种方式保障游客快速进入景区,防止大量拥堵。因地制宜增设停车位,引导企业、单位为游客提供停车便利,倡导本地人把道路和停车位让给游客。通过安排应急通讯车等形式强化通讯保障,解决景区没有网络信号或信号不稳定的现状。在面积较大的景区增加移动式厕所、路线指示牌、景点介绍图板等服务设施,尽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方便。做好安全防范。加强信息监测,实时掌握区域内旅游人员数量,及时通报各地路段、天气、突发情况,严防自然灾害事故。排查整治隐患,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设施设备,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整治。加强活动管理,严密制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用火、用气、用电,合理控制、及时疏导密集人流,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营造好客氛围。在进入各旅游城市的主要入口增设富有特色的迎宾标语,高速交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服务单位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两场一站”提供快捷、详尽、准确的旅游指南,鼓励市民力所能及为游客提供问询、接驳等服务,设置12345便民热线“旅游服务专席”,让广大游客享受到贵宾般的礼遇。
  
  02
  
  用好“泼天流量”,关键之举是打造高品质景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比“拼出镜”“拼出圈”更重要的是“拼内功”,高质量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始终是文旅产业的立身之本。优化功能布局。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规划统筹,强化项目支撑,精准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引入新技术、新时尚。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IP、新晋网红打卡地,推出更多精品景区、旅游片区、文创产品,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改善景区景点环境质量,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创建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推进旅游业规范、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拓展“旅游+”赛道。坚持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运营龙头景区,把旅游观光、民俗体验、文艺演出、康养休闲、文化展示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沙漠生态体验游、城市工业遗产游、史前文化研学游等别具特色的旅游模式,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亮点。
  
  03
  
  留住“泼天流量”,长久之策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一座城市的突然走红往往靠运气,而留住“泼天流量”,实现“走红”变“长红”,则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而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充分发挥网红经济的溢出效应。通过文旅产业的短期迅速提升,最大程度放大外界对内蒙古的好感,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业整体大提升,乘势而上促进城市各类产业实现大发展。全面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改善社会治理,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热情接待外地宾客,树立和谐包容形象。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优化政务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诚信建设,树立重商开放形象。切实加大城市品牌宣传力度。统筹利用各级媒体、各类平台,创造性宣传推介城市,把良好的城市形象塑造起来、传播出去,让更多外地人爱上内蒙古,让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入内蒙古,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