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网友热议:被称为“中国冷极”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面向市区居民开栓供热。
“冷极”供暖,南方高温,一冷一热,反差强烈,网上也热闹了起来。#内蒙古部分地区开始供暖##南北方实力演绎“冰火两重天”#等话题,登上抖音、快手热榜。
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我在南方冲澡冲出一身汗。”“北方都有城市开始供暖了,南方还是火炉,差异大到难以想象。”也有人发出疑问,“这座城市不供暖的3个月,是春夏秋各1个月吗?”
02
供热,是内蒙古这个地级市的头等民生大事。
为什么这么早供热?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年平均气温零下5.3℃,冻结期超过210天;9月份,部分地区的气温就跌至0℃以下,根河市和额尔古纳市冷得更早一些。
及早供热,成了这两座城市的“标配”;不让老百姓挨冻受冷,成了这里的头等民生大事。
为了让老百姓早早感受到“温暖”,呼伦贝尔市按照“停暖即开工”“开化即开工”的要求,“冬病夏治”保供暖。
图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根河光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深夜值守作业。
4月中旬开始,对城市热源、热网及供热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体检”,逐项开出“祛病处方”,消除各类隐患;
开辟“温暖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同步开展供热质量提升等“五个专项行动”;
提前对接能源保供,“火力全开”加快储煤,为冬季供热攒够“口粮”;
……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共实施城镇供热项目41个,这些项目涵盖了热源的新建与改造、管网的铺设与升级、换热站的增设与优化等多个方面,为如期供暖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扎实推进“温暖工程”,内蒙古各地都很努力。
冬季供热,事关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冷暖。
2023年12月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针对不少群众反映的供暖不足问题,2024年内蒙古要在全区实施“温暖工程”,解决百姓挨冻的问题。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实施温暖工程,要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温暖工程”开展以来,各地紧抓施工“黄金期”,用心用情用力把“暖”字写细写实。
图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在呼和浩特市,实施“温暖工程”项目62个,在热源、热网、热用户等方面同时发力,9月底前全部完工。
在包头市,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温暖工程”等工作协同推进,开展30个大项、364个具体项目,全面提高冬季供热质量。
在鄂尔多斯市,实施141个“温暖工程”项目,全市计划新增供热能力1500万平方米,实现全过程监管供热运行。
在乌兰察布市,实施“源网站户”全链条改造提升,建设改造供热管网等20多个项目。
……
今年以来,内蒙古聘请全国供热协会专家46名,对各地“温暖工程”进行全方位指导;财政安排专门经费,支持各地城镇供热“温暖工程”建设;计划实施539个“温暖工程”项目,改造供热管道420公里,为农牧民落实320万吨以上冬季取暖用煤,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04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供暖要有保障,不能让老百姓挨冻。”
“我们内蒙古不缺煤不缺电也不缺气,没有任何理由缺温暖,让老百姓挨冻良心难安!”
“今年我们在全区实施温暖工程,就是要回应社会关切,把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难题彻底解决掉。”
这是许下的承诺、立下的誓言,是一份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10月份,内蒙古将全面进入供暖期。
紧盯群众“所思所盼”,瞄准群众供热用热方面的“急难愁盼”,把“温暖工程”实施与民生福祉增进紧密结合,切实减少项目施工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影响,系统解决好群众供暖问题,交出让人满意的民生“答卷”,“温暖工程”就能实实在在暖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