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随着主题曲《村歌嘹亮》响起,“村歌嘹亮”2024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在兴安盟火热开唱。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
这是一场集结了12个盟市、20支村歌代表队,同题、同台攻擂的盛大赛事。
比赛连续举办了两届,场面依然火爆,多才多艺的村民,登上擂台、激情开唱。
一首首“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村歌,唱响舞台、唱响村庄、唱响北疆。
为什么唱作村歌成了潮流?
走进乡村,我们探寻了村歌“为何嘹亮”的密码。
01
“村歌嘹亮”有多火爆?
诞生于2020年的“村歌嘹亮”品牌,近几年在内蒙古各地唱响,广受基层群众欢迎。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村歌嘹亮”首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吸引了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代表队。他们将一首首承载着村史、村情、村风的村歌唱响,滋养村民心田。
图片来源:“内蒙古文艺”微信公众号 “村歌嘹亮”首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活动现场
在包头赛区,《固阳有个文明村》《咱的套马沟》《爱上个东达山 》《喜桂图圆舞曲》《咱们的缸房地》等多首村歌将乡音乡情、乡愁乡恋编织成美妙乐章,好作不断、好评连连。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唱作村歌成了潮流,村歌《蔚蓝察尔森》朗朗上口、人人都会;《曙光美 好家园》曾获2023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最美村歌”……目前,兴安盟创作村歌110首。
从一首村歌到上百首村歌,
从一人独唱到人人合唱,
从一村唱到村村唱,3年多来,
内蒙古近千个嘎查村(社区),累计创作村歌超500首。
02
从嘹亮的村歌中,我们听到了什么?
从田间到广场、从小剧场到大舞台、从短视频到网络直播,一首首接地气的村歌口口相传、越唱越火。
有对家乡的热爱。
“兴安岭下清澈的诺敏河,映着蓝天白云朵朵,诺敏河养育我的家乡,春风吹遍了汉古尔河……”呼伦贝尔市村歌《稻花香里汉古尔河》一经推出,就引起许多人共鸣。
质朴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唱出了家乡的美景、家乡的风情、更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网友说:“诺敏河陪我长大,又陪我慢慢变老。歌唱得真好听!”“这首歌太感人了,我爱我的家乡。”
图片来源:“内蒙古文艺”微信公众号
有新农人、新农村、新农事、新风貌。
“咱们的缸房地,远近有名气……”2023年9月,53岁的农民刘子青登上首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为包头市石拐区村歌《咱们的缸房地》伴舞,实现了儿时的舞蹈梦。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2019年推出的《心守这方土——农民刘子青的舞蹈梦》(电视专题),讲述了普通人刘子青的追梦故事,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图片来源:新华社《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348件)(5)》 截图。
像刘子青一样,由观众变主角,登上舞台的村民不在少数。
农闲时节,他们自发成立各种文艺队伍,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助推了乡邻友善、乡风文明。
一次次传唱,让村歌里的好品德、好作风润物细无声地沁入心中、融入生活,并外化于行,真正实现了文明新风进万家。
图片来源:“内蒙古文艺”微信公众号
有北疆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呼和浩特的《一溜湾情思》,唱的是位于黄河岸边的托克托县葡萄沟,这里有塞上“吐鲁番”之称 ;
包头的《固阳有个文明村》,以西部民歌风格唱出“全国文明村”万胜壕村的新气象;
乌兰察布的《山药蛋儿》以新潮的说唱形式,唱出“中国薯都”的硬实力……
带有北疆文化特质的“村歌嘹亮”,如今已成为内蒙古一张响当当的乡村文化名片。
12个盟市的景美、人美、乡村美都在曲中、尽在词里。
03
一首首村歌,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了人们的心愿、心情、心声;
一场场村歌大赛,唱响了村歌乐民、村歌富民、村歌润民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出了接地气、有成效、动人心的乡村振兴图景。
图片来源:“内蒙古文艺”微信公众号
如今,“村歌嘹亮”已成为内蒙古“我们的美好生活‘9+N’”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点品牌。
说乡村,唱乡韵,诉乡情。
“村歌嘹亮”的文化密码,正藏在广袤的北疆大地上、火热的乡村生活中。
这样的村歌,我们越唱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