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国巴黎的漫瀚调

识见评论

2024-05-09 15:50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近日,中国漫瀚调亮相法国巴黎。
  
  “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当高昂悠远的漫瀚调一出,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就震撼了现场。
  
  当地时间5月1日至12日,中国外文局联合12家中央和地方宣传文化机构,参展202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共同举办“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

 

  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创办于1904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展会之一,也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形象展示和全球文化推介平台。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漫瀚调凭什么能惊艳亮相?
   
  01
  
  民族交融的永恒之声。
  
  在内蒙古西南的腹地,准格尔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与长城、农耕与游牧、古老与现代交汇的土地上。
  
  漫瀚调,最早就起源于这里。
  
  各民族共同劳作、共同生活,不同艺术形式在这里水乳交融。
  
  起初蒙古族唱蒙古民歌,晋陕民歌也往往只有汉族会唱。时间一长,一些蒙古族短调被汉族歌者接受,还即兴填词、编词,改后的唱法听起来很新鲜,很快又被蒙古族歌者喜欢。
  
  一来一往,一唱一和,不断融合汉族和蒙古族音乐文化精髓和独特唱法,漫瀚调又被称为“蒙汉调”“蛮汉调”。
  
  “漫瀚调是那盘根根柳,笑声声唱出个手拉手。”“漫瀚调调是那抱头头树,它把咱蒙汉弟兄的心拴住。”“天又长来地又久,蒙汉人民的情谊万辈辈留。”……诸如此类的漫瀚调歌词层出不穷。
  
  一词多曲,一曲多词,曲调流畅,漫瀚调,唱出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深情厚谊,奏响了北疆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新乐章。
  
  02
  
  源于生活的艺术瑰宝。
  
  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一代代人听着漫瀚调长大,人人都能哼几句。
  
  而漫瀚调讲述的风土人情,都和真实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经典漫瀚调《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弯里有几十几条船……”,寄托的是黄河岸边人们对母亲河的眷恋。
  
  《二道圪梁》,“头一道道圪梁梁二一道道洼,三一道道圪梁梁双骑上马。”唱的是小伙扎西亚和姑娘翠云的爱情。
  
  《浆米罐》,“香油辣椒椒就酸粥,酸米汤喝上赛啤酒,浆米罐是咱们的宝圪蛋,吃上喝上咱全都有”,讲的是当地的食物酸焖饭。
  
  《黑召赖沟栽柳树》,“黑召赖沟栽柳树,栽不起柳树不好住”,说出了当地群众齐心改造库布其沙漠的伟大实践。
  
  漫瀚调,贵在一个真字。
  
  不仅是生活真,更是情感真、表达真。
  
  “头一回见面有点生,管他生不生唱几声。”
  
  “吃不完的果果晒瓣瓣,临走时你提上几串串。”
  
  “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
  
  ……
  
  这些歌词,句句不提情,却字字都有意。
  
  记录时代变迁,表达人民心声,蕴含了真人真事真感情的漫瀚调,传唱至今。
  
  03
  
  跨越时空的创新传承。
  
  44岁的岳文祥,将漫瀚调唱上了巴黎展会。
  
  而把传承接力棒递到他手中的,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代表性传承人、“漫瀚歌王”奇附林。
  
  71岁的奇附林,依然记得童年时,第一次看到漫瀚调表演时的场景。“老艺人们有打扬琴的,有拉胡琴的,曲调跌宕起伏很好听。”
  
  口耳相传,代代相授。
  
  漫瀚调的唱词在变。如从前的《北京喇嘛》变为了《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达庆老爷》变成了《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另外,歌手填词时,同一曲调,歌词段数不限,还可以“一曲多词”,正所谓“漫瀚梁梁漫瀚山,七十二个调调唱不完。”
  
  曲调、唱法在变。奇附林的漫瀚调吸收了陕北信天游和山西的爬山调;准格尔旗漫瀚调演员王慧萍、李斌演唱的漫瀚调,将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相结合,交替使用普通话和方言。
 
  表演形式也在变。除了演唱,近些年还创新推出了漫瀚调音乐剧、舞台剧和现代戏。比如,讲述各族群众交融共进的漫瀚调歌舞剧《同心记》,展现新农村建设中乡情、乡趣的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等。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
  
  近年来,准格尔旗收集整理漫瀚调曲牌70多首,发布《准格尔百首民歌精粹》;
  
  设立漫瀚调艺术研究所,开设6个漫瀚调传习点;
  
  认定漫瀚调代表性传承人60多名,并以传帮带方式培养3000多名爱好者。
  
  ……
  
  因融而生、因真而美、因新而荣,漫瀚调,正在一代代人的传唱中,走向更大的舞台。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