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最美的相遇

识见评论

2024-04-25 09:58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01

  这几天的内蒙古,书香味更浓了。

  4月20日,“阅见北疆”——2024年书香内蒙古全民阅读季拉开帷幕,带人们共享开卷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今天来聊聊,阅读这件事为什么很重要?阅读,为何要倡导“全民”? 

  02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

  阅读,让我们的精神气质得以滋养。

  北宋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高品质的阅读,总能让人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得到启迪,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保持活力,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滋养正气。

  阅读,让我们的修养格局得以提升。

  西汉刘向有一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当你在读书过程中提升了格局,你的内心就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更加强大,知性、自信、稳重,这些隐性的特征渐渐会通过你的谈吐举止表现出来。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阅读,让我们看见了更开阔的世界。

  西安、杭州、洛阳,少了学识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

  故宫、文庙、朱熹园,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有人说,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旅行。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03

  如果说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全民阅读则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素质和创新动力,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发展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第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使得阅读这件事,从个体上升到了集体的概念。

  为推进全民阅读,我们国家下了大力气。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从北国极地到南疆岛屿……截至2022年,全国已建成3300多家公共图书馆、10万多家实体书店、58.7万家农家书屋。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书香中国”“书香内蒙古”等全民阅读活动也在火热开展。

  近年来,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推进“七进工程”建设,通过实体书店“进社区、进商圈、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医院”,让阅读之光照进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全力推进全民阅读。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一座座草原书屋就像一颗颗明珠,闪烁着智慧与文化的光芒。” 4月20日,在“阅见北疆”2024年书香内蒙古全民阅读季评选结果发布会上,中国书刊发行协会副秘书长鲍黎钧致发布词时说。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3年4月,内蒙古草原书屋已达11590余家,线上借阅平台有5700余种电子图书,以及100种听书资源。

  从2017年起,呼和浩特市推出一项以小型化、分散化、便民化为特点的公共阅读服务——“鸿雁悦读”计划。

  至2022年底,“鸿雁悦读”在呼和浩特累计建成鸿雁书屋165个,辐射惠及30余万市民及周边居民。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鸿雁书屋
  
  触达是最重要的服务。我们期待“鸿雁悦读”能穿越草原,飞跃大山,将文化带入千家万户,让偏远的旗县、乡村群众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04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培养好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

  三国时期的董遇这样说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他认为,要读好书,就要利用好冬闲、晚上、阴雨天这些不用干活的时间。

  凡得空闲,皆可读书。

  毛泽东同志日理万机,但读书一直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和爱好。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回忆,他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他曾说:“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到陕北插队,更是扛着两大箱书从北京辗转千里到延安。他在2013年曾谈起当年看书的情景:“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05

  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正当时。

  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中国是人口大国,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靠的就是教育的普及和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而读书,就是最直接、成本最低的途径。 

  阅读,春天里最美的相遇。趁着大好春光,一起读书吧!
责任编辑:崔致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