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青年怎样“自找苦吃”——实践杂志社举办主题教育青年理论学习读书分享会

机关党建

2023-05-06 17:55

来源:党群工作部 作者:任翀

A A A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5月6日,实践杂志社举办新时代新青年怎样“自找苦吃”主题教育青年理论学习读书分享会,社班子成员、全社青年参加会议。读书分享会邀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代表现场参会;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共青团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共青团杭锦后旗委员会青年代表线上参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班学生吴图布信朗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片段,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实践杂志社党群工作部赵悦朗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回信饱含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谆谆话语、殷殷嘱托,尺素传情深,片箴寄心长。  






  活动观看了《科技小院“研”值担当》短片并与中国农业大学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徐俊平博士连线。徐俊平博士分享了他2019年来到内蒙古杭锦后旗后的经历和体会。在科技小院的几年里,徐俊平实验种植了44个玉米品种,其中4个最优质的品种被迅速示范推广,玉米产量每亩能提高200斤。徐俊平博士表示,“能够在农村一线落地生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实践杂志社第一编辑部李贵文分享“识见”评论《科技小院的“自找苦吃”和“研”值担当》,讲述一批批年轻人从书斋走向村庄,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扎根科技小院,浸入田间地头,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引进创新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实现“小院落,大作为”的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二级检察官助理邵帅以“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完善法治的细节”为题,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老师的个人经历、案例解读、经典语录出发,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例,分享了罗翔老师的《法治的细节》一书。娓娓道来的故事,铿锵有力的驳斥,看似平淡的讲述,深刻分析的法理,蕴含着法律朴素的正义和温暖的人间真情。
 
 
  通过倾听分享、观看短片,在场青年对“自找苦吃”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思考。“自找苦吃”不是以前物质匮乏时代的受累受穷,而是敢于“爬坡过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担当;“自找苦吃”,不是乱找、瞎吃、蛮干,而是不断向书本学习、向群众请教、向基层问计;“自找苦吃”不是被动受苦,而是主动在困难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收获成长。蹲过的苗,根才能扎得更深、叶才能长得更茂。对于广大青年来说也是如此,唯有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钻群众“矛盾窝”,在火热的实践中“自找苦吃”,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才能真正成为无愧于时代的开路先锋、干事闯将。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实践杂志社精心策划、多措并举,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让杂志社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了初心使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实践杂志社将一如既往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任翀 初审:王海伦 赵悦 复审:高雪峰 王伟 终审:王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