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塞上江南奏响“山河交响”

党建园地

2025-03-27 17:21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4期 作者:汪晓慧

A A A

  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和“三北”工程区域的省区,宁夏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特殊使命任务。
 
  宁夏坚决扛起时代重任,主动担当作为,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稳步推进,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协力打好攻坚战

  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这“一河三山”是宁夏重要的生态坐标,共同构成了宁夏独特的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好“一河三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为此,宁夏提出构建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封育保护区、南部水源涵养区“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
  
  宁夏充分发挥国家“三北局”驻地优势,建立局省联合包抓工作机制,推动陕甘宁蒙四省五市签署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重点加强对腾格里沙漠153公里、毛乌素沙地280公里省界关联区域的治理。宁蒙联合召开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秋季攻坚现场推进会,不断深化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合作。
  
  重拳出击,成效显著。全国林长制考核,宁夏获优秀等次;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宁夏连续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表扬;公益林政府回购做法成功入选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森林防火、重要基础设施保障、野生动物保护、林草监测等重点工作也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通报表扬。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以来,宁夏已完成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六期建设344万亩,累计完成攻坚战总任务的42%。2024年完成150万亩,为提前3年完成全面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塞上江南今胜昔  

 

  站在宁夏中卫沙坡头远眺,包兰铁路静卧在连绵沙丘之间,两旁是绵延不绝的固沙草方格。蜿蜒的黄河呈“几”字形,河面平坦宽阔。远处的贺兰山黛色参天,蔚为壮观。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宁夏人民探索出“草方格+沙结皮”、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治沙等技术和模式,打造“五带一体”“六位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实现了“绿进沙退”。腾格里沙漠西退25公里,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控制流沙近百万亩,遏制了毛乌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扩。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来到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
  
  如今,这里建起了安澜亭,打造了古城湾人工湿地。盛夏时节,水葱、千屈菜、芦苇、菖蒲等迎风摇曳,鸭子、水鸟等嬉戏其中。步道蜿蜒,清水潺潺,市民都爱在此休闲放松。
  
  古城湾人工湿地的成功是宁夏污水尾水处理的有益探索。采取滞留塘+潜流+表流组合工艺,通过搭配种植水生植物,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水质达标后,排入黄河。
  
  宁夏率先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地方立法,并将每年6月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进出,黄河银川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河保护法实施成效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
  
  绿水青山带笑颜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近6万亩的沙地上,440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汇成一片“蓝色海洋”。这是腾格里沙漠6吉瓦光伏大基地,也是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基地中首个备案、开工、投产的基地项目,也是“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基地采用光、林、草相结合的新模式。光伏板下是防沙固沙草方格,生长着沙蒿、沙米、沙打旺等,还有沙柳、红柳等灌木固沙。基地内,植被覆盖率已从原始地貌的不足5%增长到如今的20%~25%,局部区域植被覆盖率甚至超过40%。规划建设的6吉瓦光伏治沙项目,已经有2吉瓦并网,4000公顷沙漠得到有效治理。
  
  在宁夏中宁县,10万亩枸杞中有20%都是种植在中度以上盐渍化的土地上。这不仅有效改良了盐渍化土地,还成功发展了特色产业。2024年,中宁县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达126亿元。
  
  宁夏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纳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支持,集中建设195公里酿酒葡萄种植长廊,40多万亩荒滩变绿洲,葡萄园区变成了拦蓄工程。

  截至2024年底,宁夏种植和开发酿酒葡萄基地60.6万亩,年产葡萄酒1.4亿瓶,综合效益超450亿元,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与生态治理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考察时强调,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宁夏篇章。沿着总书记的指引,宁夏正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文明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