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交互式”办税服务厅推动服务水平再提升等3则

党建园地

2025-03-03 11:10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3期 作者:

A A A

   呼和浩特市:

  “体验式交互式”办税服务厅推动服务水平再提升

  呼和浩特市税务局聚焦解决纳税人和缴费人在税务机关“多头跑”“反复跑”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设立“一站式”税费综合服务中心,将所有涉税费业务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全面优化完善“后台前移”工作模式,持续加强“体验式交互式”办税服务厅建设,真正实现“一厅通办、一次办结”。

  一是优化征管模式,提升服务便利性。打造“体验式交互式”办税服务厅,将所有涉税费事项下沉至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厅建立导办预检机制,将进厅预检导办明确为第一道环节,设置流动导税岗位,推行“自助优先、简事快办、窗口支撑”分流模式,将纳税人和缴费人精准分流至不同业务办理区,纳税人业务办理平均等待时间缩短到4.6分钟,投诉率同比下降72%。

  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即时性。全面系统梳理474项税费业务,减少表证单书298项,整合业务推送层级44个,缩减流程102个,精简审批事项27项,最大程度简化税费业务办理程序。大力推行税务事项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办理制度,创新“容缺信封免费邮、网申发票免费邮、办理结果免费邮”服务举措,大幅提升税费业务服务效率。

  三是优化办税布局,提升服务规范性。以“智慧税务”为依托,以“体验式交互式”办税为着力点,全面撤销窗口柜台,打造导税功能区、“一站式”税费综合服务区、风险评估区、自主办税区、征纳互动区、税费矛盾争议调解室、局领导带班岗、纪检监督岗“5区1室2岗”,形成“敞开式理念、全业务功能、无障碍交流、专业化息争、贴身式监督、阳光式办税”的“自主办、综合办、简事快办、专事专办”智慧办税格局。

  四是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精准性。构建以“全程网上办”为主体、“征纳互动办”为助力、“自助便利办”为拓展的多层级、递进式办税服务模式。税务人员对电子税务局及各项自主办税缴费业务全程跟踪、精准辅导,引导纳税人养成“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习惯。搭建“打得通、答得准、办得好”的热线服务平台,依托办问协同热线、征纳互动平台和税企远程可视化交互平台,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办税流程同频指引、线上操作视频辅导、疑难问题远程帮办等服务。

  呼和浩特市税务局通过“后台前移”方式,解决了纳税人和缴费人线下办税“多头跑”“反复跑”问题,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了更优质的税费服务,为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鄂尔多斯市:

  “信用+审批”服务模式构建“诚信暖城”

  鄂尔多斯市通过出台《信用审批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容缺受理”等惠企举措,不断优化“诚信暖城”营商环境。

  一是探索“三个等级”授信,营造“信用有价”政务服务环境。通过汇聚“红黑名单”和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等现有信用数据资源,将市场主体信用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信用A级市场主体,在享受信用B级服务的基础上,享受专人帮办代办和“绿色通道”服务,承诺办结时限提速20%以上。信用B级市场主体,享受秒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免申即享、全程帮办代办等便利服务。

  二是划分“四种模式”管信,激发“守信受益”行政审批红利。分类推行“信用+审批”服务模式,让信用良好的企业充分享受信用红利。推行“信用+容缺”,政务服务部门先行受理,申请人限时补齐补正材料后,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推行“信用+告知承诺”,申请人签订告知承诺书,政务服务部门当场或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推行“信用+秒批”,提供业务申请、审批、办结全流程“无人工干预”审批服务。推行“信用+免申即享”,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信息,提供优先筛选、兑付服务。

  三是构建“多种场景”用信,赋能“诚信暖城”营商环境建设。筛选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可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社会风险总体可控的食品生产许可延续、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延续、药品零售企业许可延续等27项事项纳入“信用+审批”应用场景。以药品零售企业许可延续为例,审批人员收到企业办理申请后,通过信用中国(鄂尔多斯)平台查询其信用记录,对企业信用状况良好、申请材料无误且作出承诺的,免于现场勘验环节,由审批部门直接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由15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改为即办,并同步推送电子证照,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企业“零跑腿”。同时,将审批信息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其按照承诺履行义务,一旦发现申请人存在未践诺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将其失信行为纳入信用体系,形成“信用+告知承诺”工作闭环。自2024年7月以来,采用“信用+告知承诺”的方式,共办结药品零售企业许可延续195件,得到了企业好评。

  鄂尔多斯市围绕企业实际需求,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按照企业信用级别,探索开展分级分类审批,促进审批服务提质增速。同时,通过强化后期监管,倒逼企业履约践诺,对于提升市场主体的守信意识、营造信用有价的政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乌海市:

  “企业码”构筑政务服务与市场监管新桥梁

  乌海市全力打造“企业码”应用新场景,不断推进增值式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将数据赋能于“企业码”,深度融入食品生产经营的AI智能监管及地理标志商标的追溯体系之中,有效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和消费交易安全感,拓宽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

  一是深度融合AI监管,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乌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与电信公司共同优化AI智能监管系统,研发“食小督”“食刻查”等食品监管微信小程序,融合视频监控、互联网、AI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将经营主体的“企业码”无缝嵌入其中,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及食品经营许可证在食品监管领域线上监管平台证照管理模块集中上传展示,经营者在手机上即可完成亮照(证)经营,登记部门累计减少发放纸质营业执照983次。“企业码”推动消费者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消费者只需扫描“企业码”,即可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以及商家后厨实时操作视频,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质量追溯体系,产品安全监管更有力。为确保“乌海葡萄”这一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的质量,乌海市推动相关知名生产商和供应商将“企业码”张贴在商品包装的醒目位置。消费者通过扫描“企业码”,能够知悉产品的生产地,对产品进行溯源追踪,增强产品透明度。监管部门也可强化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追溯,迅速定位存在缺陷的产品,及时发现处置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降低消费者的损失。

  三是加大应用宣传力度,“码上诚信”深入人心。积极倡导亮码经营,大力推进“码上诚信”建设,将拓展“企业码”应用作为促进经营主体落实依法诚信经营主体责任的关键举措。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和媒体,全方位加强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的应用宣传力度,动员全市2841户餐饮和地理标志经营主体下载使用“企业码”或电子营业执照,持续提升“企业码”应用率。同时,积极倡导消费者扫码监督,引导消费者在关注企业信用后再进行消费,使消费过程更透明、更安心。

  乌海市以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为切入口,以数据赋能为技术支撑,积极探索打造“企业身份码”应用新场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实现办事更便捷、服务更精准、监管更高效。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