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工程的这100天

党建园地

2024-04-15 15:34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01

  诚信建设工程,是去年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的“六个工程”之一。
 
  工程部署100多天了,推进落实得怎么样?近日,“诚信内蒙古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揭晓了答案。
 
  “初现成效”,是这场新闻发布会对工程“战果”的评价。
 
  初现成效体现在哪儿,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02

  这100天,我们始终高位推动。

  谈到讲诚信、守信用,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强调最多的是“说到做到”“说话算数”。

  言出必行,是做人的准则。推动“诚信建设工程”落地见效,也得言出必行。

  沿着时间的轴线,让我们看看内蒙古是怎样言出必行、高位推动这项工程的。

  2023年12月,“诚信建设工程”首次被提出。

  今年自治区两会期间,“诚信建设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2024年的重点工程。

  2024年2月,内蒙古“新春第一会”召开,孙绍骋书记就实施诚信工程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提出要“育文化、立规矩、严管理、明奖惩、兜底线”。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确定为年度重点立法项目。
  
  自治区政协将社会诚信建设作为今年的第一协商议题。
  
  ……
  
  高位强势推动“诚信建设工程”,我们不仅这么说,也这么做。
  
  03
   
  这100天,我们始终协同作战。
   
  诚信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涵盖领域多。打好这场硬仗,各方都得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各级党政机关“动”起来了,推动681项行政许可事项全要素标准化,编制政务数据目录超过6.3万条,设立137个“诚信建设投诉”窗口集中受理违约失信行为……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市场监管部门、金融系统“动”起来了,推出“个体蒙信贷”,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最高500万元的信用贷款,覆盖全区80%的个体工商户近160万户……推动信用融资,助力诚信经营。

 

  公检法司等部门“动”起来了,挂牌督办13件案件,发布案件信息1.3万余件,公开裁判文书5.7万余篇,为全区14360名律师和908家律师事务所建立诚信档案……守好诚信“最后一道防线”。
  
  ……
   
  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各项工作协同推进,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诚信守信用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04
   
  这100天,我们始终见底见效。
   
  工作干得怎么样,最终要拿结果说话、用实效评价。
  
  全区各地聚焦突出问题,拿出实打实的硬招,只争朝夕加油干。
 
  呼和浩特将160项处罚事项纳入免罚、轻罚清单,持续推进柔性执法;确定“一件事一次办”项目325项,优化办理流程。
 
  包头建设完成“信易贷”平台,成为首批接入内蒙古节点的盟市级平台,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11.4亿元。

  乌兰察布开展诚信教育“十进”活动,讲好身边人、身边事,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浓厚氛围。
 
  锡林郭勒“三个同步”推进司法公信建设,明确12条措施、62项制度机制和10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乌海推出十项信用重点工作,在全区率先探索实施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
  
  ……
  
  见底见效推进,看得见的诚信正在纷纷落地。
 
  05
  
  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
   
  这100多天的推进落实,只是走好了第一步。
   
  接下来的路还很长,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你我都做好诚信“代言人”。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追风者》,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金融的一切基础是信用,而苏区最不缺的就是信用。”
  
  对我们来说,营商环境的一切基础是信用,这项基础性工作,需要自我约束,也需要良法善治,需要软约束,也需要建设中的硬抓手。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