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多了5分钟,用好是关键

党建园地

2024-11-15 16:06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课间15分钟”的风,吹到了内蒙古。

  9月初,内蒙古准格尔旗率先开启小学学段“课间15分钟”。

  10月25日,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下发《关于鼓励全市普通中小学校推行课间15分钟的通知》。

  11月4日,内蒙古教育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加强中小学课间活动管理。

  目前,有的学校已经落实,有的正在推进。

  如何落实“课间15分钟”?一直以来,家长、学生关心,各方讨论不断。

  大家在支持延长课间的同时,也在探讨课间休息为什么这么难落实。
 
  首先,思想认识要跟上。
  
  有高赞留言说,“10分钟都难拥有,何谈15分钟?”
  
  这样的质疑,之所以引得大家共情,是因为多年来,“消失的课间”日渐“遍地生根”、成了常态。
  
  拖堂的老师、不准时的铃声、牺牲课间保安全的做法……不合理现象的背后,是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
  
  多讲、多学5分钟,教育质量就能提高?为了所谓安全、便于管理,待在教室不出门,比久坐影响到身体健康更重要?
  
  不是这样的。
  
  所谓劳逸结合,辩证来看,“逸”正是为了更专注、高效地“劳”,课间能提供的价值是课堂教学无法代替的。
  
  课间延长5分钟,是物理时间的延长,更是对课间本身重要性的一种强调。
  
  用好课间15分钟,最重要的一步,是唤醒各方意识——课间是重要且必要的,应被郑重对待。
  
  其次,时间调配要合理。

  多出来的5分钟,怎么“挤”出来?

  目前,政策上没有统一规定,鼓励学校灵活安排。

  比如,呼和浩特实验中学北辰校区,小学学段在上午第1、2节课结束之后,课间从原来的10分钟扩展到了15分钟,中午放学时间延后5分钟。

  比如,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纳林小学,就把大课间调整为30分钟,挪出来的5分钟增加到3、4节课课间。
 
  ……
  无论是从大课间减,还是延长中午放学时间,一方面,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尝试延长1-2个课间开始,制定合理方案;

  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征求学生家长意见,避免因延长课间造成总在校时间延长、晚上放学晚等衍生问题,平稳有序推进。

  合理调配时间,要在国家规定的上课时长内,充分利用好课间操、大课间、课后服务等弹性时间进行灵活安排。
 
  最后,课间活动要丰富。

  课间延长,延长的是时间,延展的是教育形式和内容。

  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怎么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在于,要因地制宜,丰富课间内容、提升活动质量,这涉及多个层面——

  空间规划方面。像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七小学,就在教学楼里打造了“AI运动吧”,运动项目有跳远、跳高、跳绳等,大屏幕即时更新运动数据。不论刮风下雨,孩子们都做运动。
  
  内容设置方面。比如,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需制定课间“撒欢儿”清单。内容既有踢毽子、跳格子等传统游戏,又有乒乓球、篮球等竞技比赛,还有跳远、投沙包等体能素质类。
 
  安全管理方面。比如,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的3个校区,在每处活动区域、每个进出口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都安排了管理员。同时,鼓励老师参与其中,随时关注孩子们的活动安全。

  ……

  教育要成绩,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一种好心态、一生好习惯、一身好体魄。

  课间延长5分钟,让学生走出教室、放松身心、调整节奏,本意为好。

  用好课间15分钟,检验的是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落实到位是关键。

  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15分钟”才能真正变成快乐“一刻”。
责任编辑:崔致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