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积极落实自治区司法厅关于“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建设总体要求,始终把“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作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管控、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建强组织机构,精心制定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并将其列入盟委行署“三本清单”季度述职的重点工作,强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目前已通过“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835件,实现盟内“四所一庭”机制建设全覆盖、见实效。
以信息化为统领,实现“四所一庭”提速赋能
兴安盟司法局开发建设了“智慧法治”项目,将“四所一庭”协作机制作为重要模块纳入其中,打破司法、公安和法院系统间的信息壁垒,整合三方资源,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牵引,实现矛盾纠纷多维度分析,重点人群多角度监管,法治宣传多形式开展,实现各项工作提速赋能。
矛盾纠纷线上流转。完整归集两类信息,一是通过全面收集各旗县市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信息,对接自治区司法厅、公安厅、法院等相关业务系统,解决了工作人员重复录入的问题。二是通过对调解案件信息的智能化采集、流转、查询、统计和编目,有效解决了传统纸质文书材料多、保管难、查阅难,文书制作类型多、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等问题,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链条化、调解员联调联动一体化,形成了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衔接联动主体,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为补充的多元化解格局。
涉稳风险集中研判。一是矛盾纠纷风险分析。构建矛盾纠纷事件图谱,为调解员智能推荐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提高了调解员工作能力。二是重点人员研判预警。根据重点人员的静态、动态、关联信息,建立全息档案,智能分析出风险分值,赋予不同预警级别,构建预警模型,实现分类分级精准管控,避免因重点人员信息不全、动态不明、管控不力导致脱管失控和重新违法犯罪等问题发生。
建立“四所一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能驾驶舱。实现对矛盾纠纷事件的多维态势分析,打造“千问千面”的生成式AI驾驶舱,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的方式与平台进行智能交互,系统动态生成多维分析图表,支持人工智能讲解,实现“一句话就能生成数据驾驶舱”,提升矛盾纠纷决策分析的精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以多元化为支撑,实现“四所一庭”提档升级
兴安盟在自治区“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的总体框架下,立足群众所需、政法所能,充分发挥各系统协同联动优势,探索形成“四所一庭+N”的兴安模式,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质效进一步提高,特殊人群管理成效进一步体现,法治宣传教育成果进一步彰显。
“四所一庭+一站式矛调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应调尽调”。为有效调处化解跨地区、跨部门、涉及主体多、调解周期长、协调难度大的矛盾纠纷,积极推行“四所一庭+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模式,安排专人负责纠纷受理分流,医调、物调、交调、校调等行专调解组织常驻、轮值受理纠纷,调解结果集中反馈,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扇门进出、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
“四所一庭+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推动行政争议“案结事了”。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减少行政诉讼总量,降低败诉风险,积极推行“四所一庭+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工作模式,在立案受理前征得当事人同意,充分听取争议各方的陈述,解释法律政策,答疑解惑、厘清事实、辨明是非,促使各方达成化解协议,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
“四所一庭+综合执法局”,推动行政执法“刚柔并济”。为及时化解涉及行政管理类的矛盾纠纷,积极推行“四所一庭+综合执法局”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员“前哨”优势,及时上报涉嫌违法问题线索,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综合执法无缝对接,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建议、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手段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强制手段,妥善调处行政执法中的矛盾纠纷,实现刚性执法和柔性化解相统一,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四所一庭+12345热线中心、信访办、平安办等部门”,推动矛盾纠纷“联调联动”。丰富“四所一庭”升级版内涵,将涉及矛盾纠纷调处的单位纳入其中。制定矛盾纠纷分级化解制度,立足线索源头,按照矛盾纠纷的类型和激化的可能性,甄别“一般类”“关注类”“重点类”。针对具有复杂性、疑难性、群体性等特征的“重点类”矛盾第一时间启动“四所一庭”多元解纷机制,确保诉求有人问、纠纷有人管、件件有结果、矛盾不上交,形成全方位汇集、多渠道分流、销号式化解、司法确认兜底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工作闭环。
以体系化为保障,实现“四所一庭”提质增效
兴安盟创新建立“五个一”(即一张表、一张图、一清单、一督查、一提升)工作体系,扎实推动“四所一庭+N”协作联动机制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一张表”找准切入点。围绕实施方案,制定“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建设任务推进表,锚定目标任务,做到行有方向;切中重点关键,做到干有抓手;创新实招硬招,做到手有良策;扛起责任使命,做到肩有担当。
“一张图”把握着力点。结合工作特点和基层实际,形成“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流程图,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业务指导,推进各单位同频共振,矛盾纠纷化解齐心协力、重点人群管理齐抓共管、法治宣传教育齐头并进。
“一清单”抓好发力点。制定“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建设情况统计清单,定期汇总各旗县市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晾晒“成绩单”,精准分析研判各地推进机制建设总体情况,对工作进展滞后、工作质效较差的单位进行电话提醒或书面通报并跟踪督办、动态管理。
“一提升”打开突破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完善调解人员培养机制。连续四年举办全盟司法所长业务技能大赛,倒逼基层工作人员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储备,提高履职能力。组织优秀司法所长、金银牌人民调解员代表多次考察学习,开拓工作思路,开展经验交流,为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提供思路启发和做法借鉴。今年盟司法局依托讲师团成员举办了2期全盟人民调解视频讲堂巡回培训班,共计1540余人次参训。
“一督查”锚定关键点。在日常跟踪指导基础上,建立“定点包联制度”,采取电话问、突击查、实地访等多种方式,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督查,全面掌握“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建设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和针对性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