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相继发现并命名了红山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等8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是全国以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有各类文化遗址遗迹7340处,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大市。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和命名地,是红山文化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目前,全市境内已发现红山文化时期遗址725处。红山文化已根植全市人民心中,并被视为珍宝和骄傲,人们提到赤峰,也都将赤峰同红山文化联系起来。红山文化不仅丰富了赤峰文化内涵,也带动了赤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赤峰最鲜亮的名片。
赤峰市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红山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大力推动下,红山文化考古发现和研究越发深入。特别是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续深入,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不断印证,红山文化所处的西辽河流域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被并称为中华文明三大源头,这一重大论断坚定了我们推进红山文化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赤峰市深入实施红山文化遗迹保护,颁布实施《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群保护条例》,编制完成《红山遗址群文物保护规划》、《魏家窝铺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开展红山遗址群环境治理、魏家窝铺遗址环境治理行动,谋划实施2.25亿元的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有效提升了魏家窝铺、二道井子遗址本体保护水平。持续深化红山文化学术研究,组建红山文化研究院,先后出版了《红山文化研究》、《红山文化概论》等10余部专著,推出《古国·方国——西辽河流域文明与早期中国形成特别展》等一批原创展览。举办以北疆文化、红山文化为主题的“博苑讲堂”37期,连续举办红山文化论坛13届。加快推进红山文化申遗工作,成立市、区两级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与朝阳市签订《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遗工作备忘录》,推动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成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力开展红山文化宣传推介,利用文化纽带连接旅游资源,先后举办红山文化旅游节17届,市区两级博物馆与50家旅行社合作签约,推出市域考古游径路线19条,设计5大系列140余款红山文创商品,让游客在领略赤峰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刻感受赤峰的文化魅力。推动红山文化相关节目多次登上央视栏目,红山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红山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尽心竭力地传承、保护和利用,是为了更好接受文化熏陶、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我们讲好北疆文化故事、传播北疆文化声音、展现北疆文化形象奠定坚实基础。我们相信,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引起世人对红山文化的更广泛关注,不断扩大红山文化的影响力;必将推动红山文化的研究发掘达到新高度,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出更大贡献;必将助推红山文化申遗迈出新步伐,激发珍视红山文化、爱护红山文化、传承红山文化的热情,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赤峰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