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牧场”无缝衔接大市场

党建园地

2024-10-11 11:29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刘博

A A A

  现代化的畜牧业,是品牌化的畜牧业,是“流量+”的畜牧业,是科技“突围”的畜牧业,是融入市场的畜牧业,一言以蔽之,既要依托“大牧场”,更离不开大市场。

  从一块肉到一块奶酪,从产品精深加工到区域品牌打造,从养畜、宰畜、卖肉到“减羊增牛”、养牛挤奶、加工奶酪、直播带货、品牌溢价……为了让“大牧场”与大市场无缝衔接,锡林郭勒盟畜牧业逐步由养殖端、加工端向销售端转型、向线上转型、向全链条转型。
  
  品牌+流量:“变现”是关键
  
  多年前,当周边牧民还围着羊圈忙碌时,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额尔敦塔拉嘎查牧民呼和巴日斯联合5家牧户,成立了格希格态养牛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经营,合作社已有优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百余头。除了养殖,呼和巴日斯一家还办起了塔奔贺希格食品加工厂,以合作社所产鲜奶为原料加工奶食品。今年5月,加工厂获得了品牌认证授权,与其他52家奶食经营主体一道融入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大家庭。

  从第一家品牌旗舰店开业,到授权经营主体数增至69家,不到一年时间,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线上线下销售火热,溢价效果不断凸显。

  直播带货干劲儿足,如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把“农活儿”“牧活儿”搬进了直播间,“品牌+流量”为畜牧业带来全新的“变现”方式。

  “直播间的朋友们,有需要的可以购买,我们包邮送货上门。”手机屏幕前,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朝鲁图嘎查牧民苏乙拉其其格正在向网友推介当地的牛羊肉。苏乙拉其其格2023年开始直播带货,半年销售额就有20多万元,直播间的订单逐月增加。

  比起往年相关部门组织企业到一线城市推介畜产品,直播带货模式已成为当下销售推介产品的新渠道。2023年,锡林郭勒区域公用品牌在各类媒体平台曝光量突破10亿次,品牌产品电商直播销售额超2000万元。
  
  科技+产业:告别路径依赖
  
  畜牧业转型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前提下,锡林郭勒盟将更多生产力从传统生产方式中转移出来,逐步减少天然牧场的养畜压力。

  针对草原生态承载压力、牧民增收瓶颈等现实问题,锡林郭勒盟大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益、提高供给质量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过几年努力,锡盟已形成“核心育种场+种牛场+核心群+养殖户”四级良种肉牛繁育体系,肉牛养殖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安格斯牛等高端肉牛养殖规模一度居全区首位,天然草场载畜量也实现了负增长。同时,大力推广“户繁企育”合作养殖模式,支持育肥牛在盟内屠宰企业精深加工。

  在乌拉盖草原培育成功的“华西牛”新品种正式审定命名,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目前,锡林郭勒盟已成为全国华西牛新品种核心供种基地。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锡林郭勒盟正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布局:重点在中北部和西部地区建设“锡林郭勒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浑善达克沙地、半农半牧区、主要水系流域建设以优质西门塔尔牛、华西牛为主,安格斯牛为辅的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带;在锡林浩特市及苏尼特左旗、正蓝旗、镶黄旗等地建设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北部旗县市打造现代马产业基地;在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和二连浩特市打造驼产业基地。

  现代畜牧业,必须与科技接轨。为解决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繁殖力低这个肉羊种业“卡脖子”问题,锡盟科技局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暨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合作,开展了乌珠穆沁羊高繁殖力关键技术攻关,自主设计研发了国际首款蒙古羊系绵羊繁殖力检测低密度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芯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全基因组学技术挖掘了蒙古羊品种特异性候选基因10余个,突变点位20余个,为高繁殖力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新品系培育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实现了肉羊种业关键技术的“突围”。

  现在,相关部门单位和科研机构已在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五个地区基因检测乌珠穆沁羊5455只、苏尼特羊3755只,乌珠穆沁羊人工授精 500 余只、胚胎移植 902 只,苏尼特羊胚胎移植 773只。截至目前,已培育高繁殖力乌珠穆沁羊核心群2个,高繁殖力苏尼特羊核心群2个。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