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土地”到“金土地”的蝶变

党建园地

2024-10-11 11:23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晓梅

A A A

  金秋时节的呼伦贝尔,辽阔的草原上五畜膘肥体壮,广袤的田野上农作物陆续迎来丰收,黑土地流金淌银,农牧民满怀喜悦……

  美丽画卷的背后,是呼伦贝尔市聚焦聚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增加“粮肉乳、地种机”产量数量,不断提高“链服金、绿科安”质量质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在特泥河农牧场公司第六连队的小麦田里,几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将一簇簇成熟的小麦不断“吞”进仓内,同时“吐”出金黄的麦粒卸入紧随其后的运输车厢中。

  “今年公司总耕种面积37.16万亩,已完成秋收作业面积达33万亩。”特泥河农牧场公司第六连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统计,2024年,呼伦贝尔市粮食播种面积2572.2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396.91万亩,油菜播种面积257.05万亩,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7.05万亩,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139.8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00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319万亩;大豆、马铃薯良繁基地面积达45万亩,累计育成大豆优良品种61个,其中国审品种8个(全区共9个);打造8个“看禾选种”平台,推广大豆、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等品种228个。

  按照自治区“稳粮食、稳大豆、稳油菜,提单产”的工作部署,呼伦贝尔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23年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应有贡献。

  深耕农畜产品加工
  
  “沃丰公司年处理1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于今年7月3日正式投产运营,该项目可以辐射周边120万吨的黄豆资源,未来将以此项目为基点,拓展下游产业链,向高端保健品和药品领域进发,并深耕非转基因豆制食品加工市场,构建从种子培育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体系。”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沃丰生物质新材料(粮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的县级行政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旗县,全旗年产大豆15亿斤以上。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打造全区大豆产业示范区为抓手,充分利用衔接资金,结合产业融合项目资金,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和扎兰屯市,以大豆精深加工企业为带动,构建种、加、储、销全产业链,打造全区大豆产业发展示范区。

  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呼伦贝尔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奶业振兴进程步伐加快,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用发挥更加显著。目前,呼伦贝尔市玉米、乳品、肉类、植物油等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能力突破500万吨,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依托东北阜丰公司打造全球最大玉米氨基酸生产基地;伊利乳业有机奶产能提升至26万吨;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北方甜菜制糖产业领跑者;中草药、林下产品开发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牛羊肉精深加工水平快速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优势和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塑强农牧业品牌
  
  在呼伦贝尔,提起“海乳”,可以唤起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美好回忆。作为呼伦贝尔的本土乳品品牌,海乳始终坚守品质核心,赢得了市场赞誉,2012年获首批“内蒙古老字号”认定,2016年品牌评估价值为7.26亿元,2024年入选新一批中华老字号。

  呼伦贝尔市不断擦亮“呼伦贝尔大草原”金字招牌,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牛肉、牛奶、黑木耳、芥花油、马铃薯、大豆、蓝莓、冰香稻9个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多点开花,已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绿色有机产品为支撑的生态农牧业品牌体系,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经营主体达60余家。

  2023年,“呼伦贝尔牛奶”被评为“2023年中国乳业新势力年度竞争力产区品牌”;“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呼伦贝尔芥花油”“呼伦贝尔黑木耳”“呼伦贝尔大豆”4个区域品牌和“中荣”“海乳”等14个企业产品品牌已纳入首批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录;“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呼伦贝尔牛肉”等9个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2023年度内蒙古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一个个特色优质农畜产品,一个个叫得响亮的农畜产品品牌,不仅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任务注入了强大底气和信心,更让更多呼伦贝尔农畜产品得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