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现代农牧业更上层楼

党建园地

2024-10-11 11:20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金秋送爽,瓜果飘香,首府呼和浩特的沃野上,处处呈现繁忙的秋收景象,各族人民共庆丰收的喜悦。

  在赛罕区黄合少镇格此老村第七届南瓜丰收节活动现场,村民带着自家种植的南瓜展示售卖。凭借优质土壤种出的南瓜口感沙甜,吸引市民游客纷纷品尝选购。格此老村党支部书记赵妙婵介绍,今年村里种植南瓜300多亩,总产量突破60万斤大关,为村民带来约120万元的可观收入。
  2024年9月7日,第十三届“黄河文化旅游节 葡萄节”在托克托县郝家窑文化广场举行,一串串皮薄多汁、甘甜味美、色泽诱人的葡萄吸引着四方游客驻足品尝。近年来,托克托县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独特良好的小气候,成功培育和种植了色美、皮薄、味香、含糖量高的“一溜湾”葡萄,并且已形成生产较为稳定的露地葡萄种植基地。仅采摘葡萄一项,全村年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依托葡萄产业,“一溜湾”地带还兴起了50多家农家乐,村里也成立了旅游餐饮协会。

  农牧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折射出的是呼和浩特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更上层楼。

  2024年,呼和浩特市重点围绕“一个引领、双轮驱动、三化协同、四维一体”的整体思路抓工作落实,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工业化、市场化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产业链思路规划布局,做大做强乳业、草业,做精做优设施农业,做实做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做强大园区、构建大集群、彰显大品牌,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着力把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保障供给能力强、产业链韧性强、科技创新支撑强、新型经营体系强、绿色发展水平强的现代化农业强市。

  制定《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首府和美乡村(2023—2025年)行动方案》,以“千万工程”统领“三农”工作目标任务,并一体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实施细则》推动落实。

  坚持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并重,围绕“地、水、种和粮、肉、乳”制定突破农牧业发展瓶颈制约政策措施,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村“三变”改革、新增耕地规范利用试点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完善奶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推进优势特色农作物和畜禽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庭院经济发展。建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奶牛扩繁场15个,启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功能型乳制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同时,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2024年,呼和浩特市奶业、马铃薯、谷子等产业获批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清水河县宏河镇、赛罕区金河镇、清水河县五良太乡、托县古城镇、武川县上秃亥乡、和林县盛乐镇6个乡镇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集聚资金、龙头企业等各类要素,整合农牧业“种养加”和销售资源,发挥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优势,持续做大“千亿级”乳业、“百亿级”肉类、玉米和“十亿级”马铃薯、杂粮油料、饲草料及蔬菜产业七条重点产业链。

  园区化建设方面,土左旗、托县、和林县依托奶业振兴政策,发展奶畜养殖园区;清水河县依托现有项目,发展优质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武川县依托地域条件,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园;玉泉区依托连接伊利智慧健康谷和开发区的地缘和物流优势,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仓储运输产业园;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依托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和设施农业基础条件,打造以现代设施采摘、休闲观光、文旅体验为主的都市型休闲农业产业园。和林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左旗、清水河县、武川县获批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乳业、马铃薯、玉米、肉类、杂粮等产业全覆盖。

  一组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足迹:2024年,呼和浩特市农作物总播面积687.28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7.5亿斤,全市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坚持“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并举,全面提升粮油作物单产能力,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6.2万亩,2024年实施24.79万亩;饲草总面积达到160万亩,饲草总自给率突破80%; 重点推动嘉仕、阿勒坦、中清等17个规模较大的新建基地投产; 奶牛存栏达39万头; 盐碱水域池塘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3000亩;建成1个“自治区森林城市”和“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2个“自治区森林乡镇”,69个“自治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 建成国家产业强镇6个,获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认定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认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培育农文旅融合小镇5个; 先后创建4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示范乡(镇)、35个示范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呼和浩特市加快推进首府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以农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