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的原则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六个原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党的领导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意义,无疑是一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
把准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大业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新时期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靠的是党的领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也是靠党的领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依然要靠党的领导。纵观历史,正是因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国改革开放才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没有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我国改革开放才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改革大业才得以持续纵深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才与日俱增,人民群众才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对外开放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以开放促发展的局面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上把牢方向、站稳立场、保持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不迷失方向,才不为风险所惧怕、不为诱惑所干扰,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才能不断向纵深推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聚焦于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绘制宏伟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宏伟工程。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出台了涉及众多领域的一揽子改革举措,总计有300多项,提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个历史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发挥制度优势。遵循这样的思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二九年新中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厚植民意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具体来说,人民是主体,人民是江山,人民是先生,人民是最大靠山,人民是强大底气,人民是力量源泉,人民是评判者,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监督者。依靠人民创造辉煌成就,凭借人民支持铸就历史伟业,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弱小走向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走得通走得稳走得远,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来改革,改革才增添了智慧,改革才强化了动力,改革才焕发出激情;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放大了价值,改革才获得了意义,改革才提升了地位。改革开放在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每一项重大举措的落地与实施,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与聪明才智。
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以问计于民的方式作出改革决策,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中找到改革破题的关键;以广泛凝聚共识来启动改革实施,画出最大“同心圆”就能凝聚众志成城的力量;以激发社会活力来推动改革进程,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解决民生痛点堵点为改革突破的关键,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聚焦点;以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价值归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化解风险挑战
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黑天鹅”“灰犀牛”随时出现,国内社会生活各领域存在一些重要矛盾,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特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涉深水”“闯险滩”的阶段,风险挑战明显增大,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加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力度。只有及时而有效地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对于防范和化解风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密切关注。2018年1月,他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从8个方面列举了16个需要警惕的风险。2019年1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进一步概括了8个领域的重大风险。这启示全党同志,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既要高度关注“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又要打好应对和化解风险的“主动仗”。
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风险挑战明显增大,越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越需要充分发挥党“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应对科技安全风险,化解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等,都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制度安排,都需要以完善的有效的制度来应对挑战、化解风险,都需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