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一斤烧麦”

党建园地

2024-10-08 16:42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01

  国庆假期,来内蒙古吃什么?烧麦必不可少。

  在呼和浩特宽巷子、烧麦第一街、街边烧麦馆,先打卡羊肉烧麦,再开始惬意的citywalk,成了游客心照不宣的默契。

  羊肉烧麦有何不同?为啥名气这么大?

  这还要从内蒙古烧麦出圈的故事说起。

  去年4月,抖音千万粉丝博主“特别乌啦啦”打卡呼市烧麦,随后,@吃不饱仨战士、牛哥不牛、吴半饱等多个百万粉丝博主相继开启了“烧麦之旅”。

  众多视频中,博主们纷纷挑战一斤烧麦,“老板,来一斤烧麦”成了网络热梗。

  肉馅烧麦馋哭了南方网友,不少人评论:“来个内蒙古朋友,告诉我这是真的吗?”

  截至目前,抖音话题“内蒙烧麦”的播放量已超1508.4万次。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内蒙古烧麦的与众不同。

  02

  先说说味道。

  内蒙古烧麦,好就好在皮和馅上。

  面皮,薄透如纸、褶皱似花,透过面皮能看到内里的肉馅,咬上一口,嚼劲儿十足;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肉馅,羊肉鲜嫩、肉块实在,青葱裹挟着羊肉的香气,吸一口汤汁,鲜到眉毛发抖。


  当然,好味还得好料配。

  如果说单吃烧麦,品的是一个食材的纯天然之味;

  那配上陈醋辣椒,吃的就是一个层次感十足的灵魂口感。

  尤其是,当浓郁肉香溢满口腔之时,抿上一口清新解腻的砖茶,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烧麦能“出圈”。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其实答案只有两个字:特色。

  内蒙古的肉好,“中国人每吃5斤羊肉,就有1斤产自内蒙古”,这是烧麦出圈的底气。

  肥瘦比例、擀皮手法、蒸制时间……每一道工序都不简单,都有说法,这是烧麦出圈的霸气。

  一方美食,定是一方风物特色的集大成者。

  唯有特色,才能与众不同;唯有特色,才能叫人印象深刻。

  03

  再说说文化。

  内蒙古烧麦出圈,有话题“博主连吃80个内蒙古烧麦”登上热搜,震惊不少网友。

  为啥震惊?

  因为咱内蒙古的烧麦,按皮的重量算。

  一两(皮重)烧麦,其实是8个烧麦,实际重量6两。

  一斤(皮重)烧麦,就是80个,实际重量7斤。

  这个“迷惑”外地人的计算方式,其实与烧麦的历史有关。

  烧麦起源于元代初期,在当时呼和浩特的商途茶馆销售。

  茶馆以喝茶为主,只是简单销售一些清蒸面饼,方便茶客充饥。

  如果有客人自带肉菜,茶馆就帮忙把肉菜卷在面饼中加热,用了几张面饼,就收几张面饼的钱。

  久而久之,烧麦就诞生了,这种按面皮计价的方式也延续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一两是8个?这与烧麦面皮的分量有关。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一斤面粉和成面团,可以揪80个剂子,一个不多一个不少。80个剂子擀成80个皮包80个烧麦,恰好是一斤。

  鲜美的烧麦,见证着历史变迁,承载着烹饪匠心,体现着文化传承。

  吃一口烧麦,吃的何尝不是塞外青城的百年光阴和文化积淀。这滋味儿,怎能不回味悠长。

  04

  最后说说烧麦出圈的密码。

  作为内蒙古人,尤其是呼和浩特人早餐的绝对“C位”,烧麦的火爆出圈不是偶然。

  一方面,是“美食+文化”催生出的不竭消费活力。

  仅在呼和浩特,就有烧麦餐饮机构近3000个,年产值50亿元。

  2016年,依托大召、五塔寺、席力图召等名胜古迹,呼和浩特打造了“烧麦第一街”,形成了烧麦美食文化集聚区。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目前,烧麦第一街上经营烧麦的餐饮店已有30家,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必吃”的一站。

  另一方面,是“固本创新”的发展理念。

  固本,就是坚守品质、诚信经营。

  以荣获“国家地标美食”“中国名小吃”称号的“老绥元烧麦”为例,烧麦馅儿里的每个生肉粒大小都要精准到1厘米见方,葱块的大小、品种及加入比例都有严格标准。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创新,就是适应变化、做强品牌。

  2010年以后,内蒙古烧麦搭上了电商“快车”,速冻烧麦走向全国。

  素馅烧麦、麻辣烧麦、沙葱烧麦……“老绥元”“麦香村”“德顺源”等老字号不断创新烧麦品种,壮大消费群体。

  一年一度的烧麦文化节,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小小烧麦成了内蒙古的文化名片。

  05

  烧麦的火爆,让我们看到,美味能出圈,功夫在平常。

  这些年,除了烧麦,内蒙古各地久负盛名的老字号,都在推陈出新、紧跟时代:

  准格尔旗碗托创新制作与配料,走上星级酒店餐桌;

  毕克齐八大碗乘物流“快车”,从村里的“小席面”走向全国大市场;

  赤峰对夹丰富改良口味、品种,向集面食、肉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餐饮大产业迈进。

  ……

  守住“老一套”,开创“新一套”,走上发展“快车道”。

  我们相信,内蒙古老字号美食,正在续写餐饮业老字号的“不老传奇”!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