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内蒙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为进一步弘扬北疆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伟力,实践杂志社策划推出“祖国北疆的红色印记”系列报道,追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在内蒙古大地上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撼动人心的红色故事。今天推出第二期《一个神秘代号的故事》。
在内蒙古,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地方,代号“654”。1965年4月,是这个地方被确定承担神秘任务的时间,也是神秘代号的由来。这项神秘任务,就是开展内蒙古的“小三线”建设。“小三线”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全国开始实施“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建设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中部的部分省区,集中投资建设一批工业、基础设施项目;“小三线”则是相对于“大三线”而言的,是指在中部及沿海省区的后方腹地,组织生产团以下的轻兵器及其弹药。“654”地区凭借着靠山、隐蔽、分散和不占良田的优势,光荣地成为了内蒙古地区“小三线”建设的主阵地。
01
“654”的激情岁月一声令下,三军随。来自北京、重庆、沈阳、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支援者源源不断地汇聚到群山环绕、黄沙漫漫、人烟稀少的“654”地区,沉寂的山谷沸腾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前来支援的同志,很多人一下火车就申请下工地,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施工条件简陋,相关单位就积极协助解决。邮电局在施工队进驻当天为工地接通电话;医院在施工现场开设医务室;桌子山矿务局将办公楼和食堂腾出来供“654”工程指挥部和各厂筹备使用……生活条件艰苦,建设者们便因地制宜想办法。没有住处,就在厂区附近搭建简陋的“干打垒”石头房子,党员干部及家属带头入住;没有吃的,就动员各厂职工家属开荒种菜,干部、职工也抽出空余时间参加垦荒作业……大家用忘我付出换来了工程建设速度的突飞猛进,当年三个主机厂生产所需的土建工程全部完工。紧接着,相关设备也及时到货,没有搬运工,干部工人们硬是手拉肩扛将设备安装到位。“砰!”1966年9月23日,一声枪响结束了内蒙古不能生产轻武器的历史。“654”地区的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经过三个月的试制,终于研制出了由内蒙古军工企业自己生产的枪支。此后,手榴弹、地雷、枪弹等陆续在这里诞生。军工人在远离喧嚣与繁华的山区中,创造出了独属于他们的“喧嚣与繁华”。
02
“654”的快乐时光苦中的甜最甜。“654”的军工企业建在山沟里,相对于外界是闭塞的,但职工的文化生活依然丰富多彩。许多老职工都说,那是他们终身难忘的快乐时光。这里有工厂自建的文艺宣传队,吸纳各个车间的文艺爱好者,他们共同排练歌曲、舞蹈、戏曲,精心准备服装道具,精彩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成了人们枯燥工作中的调味剂。有文艺,当然不能缺体育。球场聚光灯高悬、亮如白昼,运动员急促的呼吸声、裁判员或长或短的吹哨声、观众们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回荡在“654”的夜空。在职工们心里,这样的业余篮球赛精彩程度更胜职业篮球竞技赛。看电影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厂里的大喇叭只要一喊“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欢呼声就会从厂区各处传来,因为大家知道,又要放电影了。在空地上支起机子、挂起银幕,一场电影观赏之旅便开始了。还有一种较为“隐秘”的活动,便是各个宿舍间流转的小说。向上一个读者借来,在限定时间内看完后也不必归还,自然会有下一个读者取走。至于小说的主人是谁,大多数人并不知晓。一部爱情小说因情节曲折、描写生动而被广泛流转,由于翻阅的人太多,小说封皮没了、书脊坏了,以至于大家一度不知其书名为何,只能称其为“那本北京人搞对象的书”。直到后来才得知,那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
03
“654”的转型探索 顺势者通,逆势者休。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军品生产需求急剧减少,军工企业逆境求生,开始了艰难的“军转民”探索之路。在转型探索期,“654”地区的军工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探索开发出体育训练用气手枪、缝纫机、洗衣机、家庭音响、摩托车前减震器等100多种民用产品。这些产品曾在市场上风靡一时,比如,“双菱牌”气手枪被许海峰选为训练用枪,助力他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许海峰还专门为生产厂家写了感谢信;比如,摩托车前减震器顺应市场需求,获得大批订单,带领“军转民”后的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转型不易,时代机遇与自身耕耘的双向选择,也让一些企业被淘汰,一些则幸运重生。内蒙古第二通用机械厂,就是实现涅槃重生的“幸运儿”。机械厂不断探索调整民品发展方向,兼并了部分企业后,组建了内蒙古黄河化工集团公司,后被收购,并入君正集团,运营至今。内蒙古第三通用机械厂,则转制为国有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内蒙古北方保安民爆器材有限公司,依托军工企业传统优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的火箭弹等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凭借过硬实力入选北京奥运会消减雨工程,一战成名。看到这里,你能猜到“654”地区的大概位置吗?是的,它就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如今,在“654”地区“小三线”企业旧址上,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纪念馆静静矗立,向人们生动展示着那段红色历史、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再说起这些故事,虽然深感故事中的人和事已经远去,但铭刻在那段历史中的奋斗精神和实干热血,仍然振奋人心。(实践全媒体记者 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