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类指导 强化精准施策 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园地

2024-07-05 16:04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

A A A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坚持“四个注重”,全面构筑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一是注重顶层设计。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定期召开全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区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会议等。提高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指导高校修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和《高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书记和校长经常性沟通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落实落细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常态化开展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二是注重强化功能。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规范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强化院系党组织对各类重大问题的政治把关和重大任务的指导落实,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高标准完成。将党务工作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发挥党校主阵地、党员之家、师生党员活动室、一站式学生社区作用,提升阵地“建、管、用”水平。比如,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打造“红色工匠”学生社区,构筑育人新阵地;通辽职业学院创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学生社区,打通党建和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三是注重创新载体。聚力打造“北疆教育心向党”党建品牌,构建品牌矩阵,凝练出包头师范学院党委“德铸师魂”、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领航·善建北疆”、内蒙古工业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党支部“北疆雷达先锋”等一批党建品牌。目前共有1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39个党组织入选教育部“双创”培育创建单位,3个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划拨专项资金,指导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创建5个全区高校党建示范基地。四是注重服务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建成3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学院,推进高校1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由27门增加到81门;新增本科专业22个。聚焦产教融合,立项建设6个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自治区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122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践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以“四个基点”构建制度、组织、队伍、示范“四位一体”新格局,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基础教育办学治校全过程,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准“基点”建设方向。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精神,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题研究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联合印发具体工作方案,作出详细安排;自治区层面先后召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会议等,部署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各项任务落实;各盟市、旗县(市、区)把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已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公办中小学校2431所,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二是规范组织体系,明确“基点”建设标准。制定印发政策解读,进一步突出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求各地区根据办学模式、党员人数情况,坚持把党组织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原则,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各盟市、旗县(市、区)指导中小学校,及时修订学校章程,对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职责权限、工作方式、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等内容作出明确要求,保证党组织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壮大“基点”建设力量。认真落实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有关办法,注重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着力培养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建立“自治区级示范培训、盟市级重点培训、旗县级普遍轮训”三级培训体系,2023年以来线上线下结合举办5期2250人次培训,带动各盟市、旗县(市、区)培训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和党务工作者11700余人次;注重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积极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四是发挥示范效应,聚力“基点”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建设,部署开展中小学党建工作“互看互比互学”活动,各盟市之间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互学互鉴,形成呼和浩特市“坚持四个引领 深化双融双促”、鄂尔多斯市“1335”党建工作模式等典型经验做法。去年以来,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快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2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52%,自治区103个旗县目前已经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公办带民办共驻共建筑牢根基,助推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以“四个抓手”把牢民办教育发展方向,以公办带民办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民办教育形成提质培优新局面。一是抓政治引领。研究制定《加强全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若干措施》等制度文件,实化细化具体措施,聚焦聚力提升党组织覆盖率,明晰隶属关系,政治引领力得到全面加强;全区民办学校坚持把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着力推动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学校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引领的实质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比如,锡林郭勒盟在民办学校开展“草原儿女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抓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从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培训指导、完善保障措施、创新党建载体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持续强化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近年来,单独设立党组织138个、联合设立党组织285个、挂靠设立党组织76个,有党员的民办学校党组织覆盖率为100%;制定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选派工作办法(试行),采取上级选派与内部选任相结合方式,选优配强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派驻工作实现全覆盖;择优选派党建指导员1539名。持续开展“六个好”党组织评选工作,各层面共选树“六个好”社会组织10个,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三是抓公办带民办共驻共建。拓展党建工作思路,发挥厅属5所高职院校公办高校党组织优势,与5所民办高职院校党组织开展“手拉手”活动,围绕加强党组织建设、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分别签署《协议书》,挂图作战、逐项推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提升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有效提升了民办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比如,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在党建+管理、招生、就业、服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共建,同时多次举办专题讲座和工作交流座谈;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为内蒙古丰州学院(青城学院)专门提供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名额,青城学院还多次深入到化工职业学院实训基地、煤化工教学工厂、创客中心开展业务交流;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和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就相关专业实训实习就业资源共享共建事项达成共识。四是抓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制定全面从严治党重点任务清单和落实政治责任工作台账,督促指导民办学校通过举办“廉政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比如,呼和浩特市通过开展一比、一问、一谈、一访“四个一”方式,全面摸底民办学校运行状况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出实招抓落实;呼伦贝尔市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将不断完善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体系,优化“北疆教育心向党”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领航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祖国北疆大地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郭晓旭